注册

信仰缺失:“落马”人士问佛为何不保佑我?


来源:中国民族报

人参与 评论

常有报道,许多“落马”人士问“佛”为何不保佑我?,从这些事件透露出了知名人士真正的“信仰缺失”。

佛为何不保佑我?(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意识形态,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哲学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一个基本术语。在高中时代的政治课本中,就明确提出,世界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物质,意识则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产物和反映。意识是自然人所特有的,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想法;说的深刻一点,就应该上升为人的思想和信仰。

而近期,许多“落马”人士问佛“为何不保佑我?”,从这些事件透露出了知名人士真正的“信仰缺失”。实际上,这些人并不是真心信佛,也不想诵经忏悔,而是心存侥幸。明知自己罪不能赦,还幻想寻求佛的保佑。在家中设立佛堂供奉佛像,每天烧香拜佛。即使进了监狱,也每日手捧佛经念诵。信佛,无非就是祈求保佑。

精神世界固难被窥探,知名人士高高在上,难为外人所知,直至落马后,方在囹圄间“忏悔”时被人窥见一二。然而,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养成有问题!把宗教信仰当作依靠的工具。

星云大师: 

真正的佛教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因为所谓的意识形态,只不过是为了方便分割而治所想出来的办法。梁启超说过,佛教的信仰,是正信而不是迷信,是兼善而不是独善,是住世而非厌世,是无量而非有限,是平等而非差别,是自力而非他力。

佛教因应时空背景变换与众生的不同需要,发展出各种不同内涵、形式、仪规的宗派。生活习俗、语言习惯完全不同的人,可以有相同的信仰和认知。在这个方面,国界不是问题,民族不是问题,意识形态更加不是问题。

佛教有所谓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就是行为处世不依靠那些无常生灭的人为现象,而是遵循永恒不变的真理;依义不依语,就是从本质的角度把握事物的内涵,而不是执著于矫情抬杠、文字游戏;依智不依识,就是以般若智慧作为人生行为的准则,而不用一般的俗知俗见障碍自己;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呢,就是秉持那些已经被生活、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懂得辨别真伪,而不是盲目崇拜跟从。

佛陀当年定下如此“四依法”,现在看来,的确是用心良苦。只有依归正知正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探骊得珠,登堂入室。

佛教观念: 

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首先要知道,对于发心要成佛跳出生死轮回的人,必须放下万缘。若不能放下,如同抱桩摇橹,无法解脱的。所以,一切有所求、有所得的人,即使有结识佛的善缘,但不能成就佛菩萨道。

对于发愿行菩萨道的众生以及佛菩萨们,不求自利,但求解脱众生,心生大慈悲。所以看到世间的人由于愚顽执着于种种虚幻不实的利益,而终日在生死轮回中轮转,甚至堕入恶趣,受尽种种苦,心中怜惜,就用种种办法教化众生,劝其向善,目的是让众生停止造恶“因”,以免受恶“果”。脱苦海乃至发菩提心了脱生死。

但是众生业力强大,纵然有菩萨怜惜也难以教化,如同叛逆的孩子,纵然母亲苦口婆心的劝,也不听从,恣意妄为,落得堕入监牢,或丧失前途,或吃种种亏,于未来受种种苦。可即使孩子不听话,若孩子有困难了,回来说:妈呀,我缺钱了,我生病了,我不开心了。你帮帮我,我一定以后好好做人。保不准还表现好上几天,天天回家吃饭做家务活,这当妈的就心软,尽力满足孩子,指望他真的能走上正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求佛菩萨心诚都能有求必应的道理。佛菩萨满足你的愿望,是希望能为你种下善根。

真正的信仰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精神力量,一股信仰的力量让他们知其不可而为之,无私奉献。然而这样的信仰者在今天毕竟少之又少,才导致了现在这种物欲横流,信仰麻木的社会局面。

“人生于世,所为所作,无不报应,谓如体道者得道,作福者得福,作孽者得孽,爱人者人爱之,恶人者人恶之,敬人者人敬之,慢人者人慢之,低下者人下之,信人者人信之,利人者人利之,害人者人害之,自高者人抑之,欲先则人争之,自强则人敌之,故云:“种兰得香,种粟得粮”,皆报应之理也。若存利心,矫诈为之,以取人心,则失真矣。修行之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及人间兴废,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论,心不可思,但说是非,便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那得工夫管他家屋底事?但凡为人,总有好处,宜相仿效,他人恶处,自当回避,更莫关心,渐到休歇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佛教 寺庙 信仰 拯救

人参与 评论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