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寺”之由来
寺院梵语称为伽蓝,汉语寺的本义是官署、府衙。“释名曰:‘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也。’罗璧志余曰:‘汉设鸿胪寺待四方宾客。永平中佛法入中国,馆摩腾法兰于鸿胪寺。次年敕洛阳城西雍门外立白马寺,以鸿胪非久居之馆,故别建处之。其仍以寺名者,以僧为西方之客,若待以宾礼也。此中国有僧寺之始。’西土称为僧伽蓝,僧伽蓝译言众园。谓众人所居所,在园圃生殖之处,佛弟子则生殖道芽圣果也,经曰伽兰陀竹园祇树给孤独园。是西域之寺舍也。后魏太武帝始光元年创立伽蓝而名以招提之号,隋炀帝大业中改天下之寺为道场,至唐复为寺。”
佛寺志即为最生动的佛教史
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和寺院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众多的寺志则无疑组成了一部最详备、最直接、最原始的中国佛教史。 东汉之后,三国时期,佛教开始在中土广为流传,据史料记载,当时建造佛寺塔、塑佛像已有相当的规模,其中著名佛教胜地五台山在东汉末年就已建成。众多的高僧在这许许多多的寺院里译经传道,创宗立派。众多高僧以寺院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推动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天竺僧人菩提达摩入嵩山少林寺创立了禅宗,智頭于天台山创立了天台宗,玄奘于长安慈恩寺创立了法相宗,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神秀与慧能分别在玉泉寺和曹溪南华寺创立了北宗禅和南宗禅……明清时期,寺院修志蔚然成风,名篇佳作迭出,寺院志成为中国方志中的重要门类。古人云:“方志乃一方全史。”我们说方志就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而佛寺志就是一个寺的历史,众多的寺志则无疑组成了一部最详备、最直接、最原始的中国佛教史。人们可以从中发掘出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佛教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发展,包括文学、艺术、绘画、雕刻与佛教千丝万缕的联系。
史料完备 内容丰富
寺院志从内容上可分三类:一、专记某一地区或某一地域某一时期寺院的兴废、沿革的总志。如《洛阳伽蓝记》、《皇明志观志》、《金陵梵刹志》等。二、以山为名,专记一山寺院、梵宇兴衰,虽名为山志,实为一山梵刹志,如《五台山志》、《九华山志》、《四天目祖山志》、《新版峨山图志》等。三、某一寺院的专志,这类寺志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如《少林寺志》。修志者,有寺僧、名儒居士,也有官方所修,其内容大致包括:图考、沿革、山水、古迹、建置、僧传、法语、寺产、规约、艺文等。“僧传”可以补充历代高僧传的不足,“法语”则多为大藏经所未录,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也有机锋百出的禅宗公案,“寺产”则为研究佛教经济史留下了丰富的材料,“规约”记载了很多寺规戒约有助于探讨中国佛教的清规戒律,“艺文”部分既有禅思隽永的诗句,又有当时社会名流与高僧大德的唱酬之作,也有著名诗人吟咏佳篇,同时还收录了碑传、书信、序文等大量珍稀资料,……本书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为辉煌中国佛教文化及佛教史增添了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