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马来西亚日恒法师:佛教福利服务的实施及发展


来源:凤凰网佛教

基本上,人间佛教已成为当代佛教的思想之一。然而,人间佛教究竟仅是留在抽象概念上的理论研讨﹐还是已经透过不同的形貌具实地展现在当代之社会之中?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总会长日恒法师(图片来源:马来西亚《南洋商报》)

编者按:人间佛教是什么?是抽象概念?还是活生生融入社会的思想或状态?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总会长日恒法师向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提交了题为《佛教与公益慈善》的论文。日恒法师在论文中用佛教与社会福利两者结合的方式,阐述人间佛教未来的社会福利之道。凤凰网佛教选编日恒法师论文,全文如下:

基本上,人间佛教已成为当代佛教的思想之一。然而,人间佛教究竟仅是留在抽象概念上的理论研讨﹐还是已经透过不同的形貌具实地展现在当代之社会之中?

人间佛教的内涵:重视人生、改善人生

《增一阿含经》中说:“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免角。”近五十年来,佛教最大的变迁,乃是佛教人间化的提倡。

事实上,人间佛教的教义理想内容,皆离不开是“重视人生、改善人生、结合人生,并以造善业为基础”。人间佛教的远见和愿景的前瞻思潮,在传统上,佛教仍然还是以强调弘法来作为人间佛教主要的实践法门。

也就是强调以佛法义理来净化社会、净化人心,而慈善布施只是部份善行的性质。

至于,近年来掀起教界慈善功德会的创立,更是具有佛教人间化的各种做法,如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境保护与社区志工而形成的护持工作。

此新兴运动的实质内涵,对于佛教本身的主体性来说,则是提供实践人间佛教的一种新的思考方向。

佛教福利服务:实施范畴、发展模式及结构性意涵

佛教的社会服务和慈善工作,长久以来,还是定位在修桥、铺路、施粥、捐棺、赈灾、救难、义诊与济贫等等。

诚然,从这五十年来社会变迁的过程来看,这项偏重在“生存需求”层次的福利服务,亦有其重要的论述意涵。

我将就佛教与社会两者的历史性结合,进一步论述佛教福利服务的实施范畴、发展模式及结构性意涵。

佛教福利服务的实施范畴

基本上,在结合佛教本身的教义以及变迁社会中所新兴出现的福利服务型态之下,佛教团体所提供的各种福利服务,简单扼要的说来,所包括的有:

宣化事业:如出版社、图书馆;

宗教性事业:如菩萨誔庆典、传戒受戒、法会、共修会;

学艺事业:为培育人才,有佛学院、青少年及大专生学佛营;

济众事业:如赈灾救济、养老院、孤儿院;

卫生事业:如医院、诊所、义诊;

土木事业:如道路等的建设;

社区事业:如托儿所、幼儿园、奬助学金

公益事业:如环保、器官捐赠等等。

佛教福利服务的结构意涵

从传统慈善的发展阶段到转型的发展阶段,佛教福利服务所呈现出来的发展特色包括有:〝在从事社会服务工作〞。

佛教团体及寺院在过去因久缺专业化的知识背景,诸如大型医院,多元性的副利服务,自然还是以其他宗教及社区兴办,寺院团体只是以其钱财献捐到此福利机构。

之后从间接献捐的服务社会型态,到有规划性地从事医疗,恤孤、养老等等的救济活动。

当然,当代佛教团体的集体慈善的行动,提供了学佛个体和日常行动社会改造的道德肯定。

人间佛教的社区和福利:包括托儿护老、社区安全等善行工作

社区概念:“社区资源”它包含了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精神资源;“社区福利社区化”是结合社会福利体系与社区发展的善行工作,例如托儿护老、社区安全以及其它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等等。

人间佛教的行持:在配合当前都市佛教时代潮流下,佛教团体当务之急便是大力进行寺院无障碍环境的完备远离宫廷式的传统风格,使人更容易地接近寺院。

同时,佛教团体及寺院,也必须在人才培育方面进行软件工程的细部改造,促使寺院可以行持各福利的能力,借以达到寺院福利资源可及性的目的。

人间佛教的造景:寺院将有助于老人福利社区化的建构

由于政府部门对于老人法定福利的供给有限,并且福利服务的输送也要经过一定的流程,再加上福利机构所在地未必接近社区,这使得寺院本身具备了机动与实时的优点。

也因为寺院具有草根的特性,比较了解社区内老人个人的背景、生活习性以及社区本身的特性,如此一来,在亲近熟悉与归属互赖的生活共同圈底下,相关的福利服务自然较易为老人们所接受。

总之,寺院本身除了保有安顿身心的宗教慰藉功能以外,当可具体地解决社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一个全人关怀的福利服务,而将有助于老人福利社区化的建构。

终极来看,这也可能是建构起“关怀社区”的另一种范例。

结论:“佛教社区化”是人间佛教未来发展的关键性角色

人间佛教虽然作为当代佛教的中心思想之一,但是,这项包涵着以人为本、强调入世即出世、重视菩萨的实践以及立足于佛陀的根本教法,其本身还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创造性模糊。

至少,有关人间佛教的社会性实践,教界依然还是没有取得一致性的共识即便,现实社会里己经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对应方式。

人间佛教未来的可行之道,“佛教社区化”自然是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对此,有关佛教团体济贫料的开放与济贫模式的检讨,当是“人间佛教”的远见与愿景的重要开启。同时,它也是佛教与社会福利彼此相互对话的最佳切入点。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 “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泡泡直播

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

泡泡直播

X 泡泡直播

泡泡直播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