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罕见!这尊佛像竟由巨型天然翡翠雕刻而成


来源:凤凰佛教

今天我们就借着这个命题,来鉴赏一尊翡翠心愿佛,从它的品相、机缘、雕工、内容,聊一聊佛教题材玉器制品的珍贵难得。

佛缘之路“心愿佛”(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魏艳丽)

心愿佛正面转法轮相(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魏艳丽)

心愿佛局部(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魏艳丽)

心愿佛佛陀局部(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魏艳丽)

翠竹法身碧波潭,

滴露玲珑透彩光。

脱胎玉质独一品,

时遇诸君高洁缘。

昔年,志向高洁的屈原以一首词赋颂赞和田美玉剔透晶莹,类比君子以贤才待明君,虽是托物言志,辞藻中却高度赞誉美玉无瑕,幸蒙伯乐。“玉不琢,不成器”,是中国古人对玉器雕刻品的普世标准。他们认为,一块美玉,只在恰当的时机,遇到合适的工匠,以精湛的雕琢技艺,展现出完美的题材内容,才算恰如其分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今天我们就借着这个命题,来鉴赏一尊翡翠心愿佛,从它的品相、机缘、雕工、内容,聊一聊佛教题材玉器制品的珍贵难得。

玉之相

翡翠,素来有“玉石之冠”的美称,深受东方国家喜爱,在国际珠宝界被誉为“东方之宝”。这尊心愿佛取自一整块巨型天然翡翠,雕刻依山就势,在保持原石自然形态下进行相应的艺术加工,材质之美可见一斑。

虽然此件翡翠整体呈豆青色,在翡翠品类中不算上乘,但一般大型翡翠皆有瑕疵,且瑕不掩瑜,其体量巨大、种水甚佳的优势弥补了缺憾。观其表面,质地之细密,色泽之光亮,已是大件翡翠中的上品。

据考古发现,用石质材料雕刻释迦牟尼传记故事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南北朝时期,隋唐时仍十分流行,唐代以后渐趋衰落;古代石雕表现多为造像碑形式,在我国西北和中原地区都有不少遗存和发现。但历史上这些石雕所用的石材大多就近所取,为一般的石灰石或大理石,所以上等的玉石雕刻极为罕见。

佛之缘

每一件原石在遇到恰当的机缘之前,都沉寂良久,而这块翡翠原石在成为心愿佛前,也在别处默默等了数十载。

90年代,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姜文斌述说了一个心愿,当时鲜少有描绘佛教题材的大型玉雕作品,北玉四杰开创了先河,却又一直未有一件能够表现佛陀生平事迹的大型玉雕作品。他作为佛文化传播者,深感遗憾,并将此重任嘱托于姜文斌。

姜文斌承愿寻觅良久,终于在2005年邂逅了这件原石,后又在佛协副会长净慧长老协助下,如法如仪地完成了雕刻。历时五年精雕细琢,一举夺下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国家最高奖项“百花奖”,以作品成功还愿,遥寄对赵朴老的追思。

工之精

身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姜文斌的雕刻技艺有目共睹,在北京雕刻界被称为“怪才”的他,一经入手此件原石,便开始了如痴如醉的雕琢。在净慧长老的协助下,他根据原石的形体、走势,为心愿佛合理安排布局,将佛陀一生五大重要事迹,一一安插,恰如其分。

姜文斌利用了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圆雕等各种技艺,完美协调佛教人物与装饰花草的布局,将主要雕刻安排在作品周身,环绕式分布,主次分明、疏密有致。既形象展现了佛教世界里不同界域凡圣不同的形貌与性格特征,又完美呈现出翡翠本身精致美丽、玲珑剔透的特性。通过雕刻家的妙手,使原来的翡翠原石得到了升华,被赋予了艺术灵性和生命力,成为一件让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意之蕴

整件作品共展示了释迦牟尼佛五件应化事迹,分别是诞生、出家、苦行、传道、涅槃,通过艺术家的还原与演绎,再现了佛陀一生五个重要阶段。

佛传故事是佛教艺术史上永恒的表现主题,千百年来一直被艺术家们不断发挥,通过不同形式的演绎寄托出佛教徒对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缅怀和纪念之情。通过这一题材,可以唤起人们对释迦牟尼的无限崇敬:崇敬他看破红尘、舍弃名利的果敢决心;崇敬他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坚强毅力;崇敬他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济世宏愿;崇敬他出世而入世,示生灭相,度一切众的慈悲情怀。同时也能给予人们很好的昭示作用:可以昭示人们,释迦牟尼生于世间,修行成佛亦在世间,人们若能依照佛法修行,同样能够修成佛果;可以昭示人们,释迦牟尼成佛经历了诸多磨难,可谓九死一生,“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可以昭示人们,释迦牟尼修行之目的不是为了个人享乐,而是为了众生的利益,“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而从此件心愿佛作品中,人们不难得到这些有益的启示。

此件作品在材质、造型和雕工等优胜特点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佛教的精神和思想内涵,赋予了神圣的至高无上的佛祖光辉,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实现了翡翠与佛教文化的完美结合,它必将成为佛教艺术史上一件继往开来的传世之作。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