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释慧超:弘扬祖庭文化的瓶颈在哪里?


来源:凤凰佛教

祖庭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实践唯有与时俱进、与社会相适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摆脱目前的冷遇和困境。

长安香积寺慧超法师(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编者按:11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陕西省组委会承办,北京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协办的“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与会大德专家围绕会议主题“祖德流芳,共续胜缘”,深入研讨汉传佛教祖庭文化的发展、继承和弘扬。推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长安香积寺慧超法师出席研讨会并提交了题为《祖庭文化在当代弘扬的现状与创新实践对策》的主题论文,慧超法师在论文中理性分析了祖庭文化在当代弘扬所遇到的困窘及原因,并提出焕发祖庭文化活力的创新实践对策。凤凰佛教选编了慧超法师论文的主要观点如下。

祖庭文化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基地”、是佛教中国化的“活水源头”,在佛教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精神象征及文化创新实践的示范性作用。祖庭文化的弘扬与宗教实践意义十分重大。

作为佛教祖庭,应当树立起弘扬祖庭文化意识,尤其是具有本宗特色的文化意识,注重祖庭文化在本时代的创新实践,与时俱进,引领佛教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祖庭文化在当代弘扬的基本现状

虽然很多祖庭每年都有开展些许佛教文化弘扬的活动,但是其弘法成果远远没有达到与祖庭地位相匹配的期望值和文化弘扬建设本身应该达到的高度。祖庭文化弘扬所遇到的这种困窘与处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祖庭文化弘扬与实践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佛教祖庭的寺院,在文化弘扬上,尤其是本宗特色文化的弘扬不明显,基本上都是以大众化、传统化、普遍化的形式,且千篇一律,彼此雷同,集中于常规性的宗教仪式。在祖庭文化弘扬与实践上积极主动性不高,同时往往都是以按照自己的多年不变的老思想老方式、漫无边际的弘扬祖庭文化,对于弘法时间、方式、途径具有随意性,推动宗教修持的实践课目偏少,存在文化弘扬与宗教实践相结合的社会性严重脱节的情况。导致了人们将佛教祖庭仅看作为朝拜的圣地,有时甚至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以致于祖庭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只是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存在着,祖庭寺院的存在也只是为了维持这个“象征符号”延续而不至于衰亡、绝种。

2.祖庭文化学习与实践兴趣明显不浓

佛教祖庭文化的特色是本宗所依的根本经典与祖师著述,阐述佛学中国化、本土化、时代性的佛教思想文化。作为祖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传承与实践本宗主旨的佛教文化的义务和责任。然而,各个祖庭很少有人将本宗根本经典与祖师创建性的著述作为必学的佛学文化。从当前祖庭僧众中,修学净土与禅宗的僧徒绝对占大多数量,尤其是以“持名念佛”者居多,学习经典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3.祖庭文化传承建设不足

祖庭文化传承特别是本宗特色文化传承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祖庭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目前大部分祖庭的文化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甚至作为华严宗祖庭的华严寺和三论宗祖庭的草堂寺,常住僧人常年保持在三五人而已,现实中连一般性的日常宗教活动都难以维持,又何谈开展祖庭文教与落实本宗教义的实践!其次,相关配套文教与实践活动开设不足。目前有些祖庭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在文化弘扬的配套上,没有专门应用于文教的殿堂、讲堂、电教室、图书馆、尤其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鲜有配套具有专门适用于宗教实践的禅堂或念佛堂。

祖庭文化弘扬现状的原因分析

目前在佛教祖庭,本宗文化弘扬与实践存在诸多不理想情况,受到多方掣肘。是什么原因造成佛教祖庭目前的困境呢? 

1.祖庭文化弘扬与实践理念的世俗化

祖庭文化难以解决我们现实的烦恼与迷茫。这在近年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祖庭文化弘扬上看,大多祖庭的文化弘扬都朝着实用性、功利性、快速性的方向发展,在此理念下催生出来的是祖庭文化不具有本宗特色,越来越接近与现代市场经济对接的专业培训,造成传统的经典与祖师著述无人问津,而有了诸如佛教心灵鸡汤、总裁佛学班、禅修体验营、佛教财富观、佛教心理学、传统文化等边缘的热门。

二、从祖庭常住僧人对本宗经典与祖师著述的传承上看,其传承带有脱离本宗文化与实践情形,大部分僧众都希望自己能学习目前的“热门”佛教文化与实践,有的僧众进入佛学院学习,他们给自己预设的目标就是通过几年的集中培训与学习,毕业就能“学以致用”,弘扬与实践佛法,派上大用场。

2.祖庭文化弘扬和实践设置的程式化

祖庭文化理念可以通过学习祖庭文化设置来体现。当前祖庭自身障碍了祖庭文化的弘扬,存在着问题和误区,主要体现在佛教文化呈现出:鬼神化、来世化、哲理化、学术化现状。

3.祖庭文化弘扬的形式死板化、实践单一化

祖庭文化弘扬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死板化,二是实践上单一化。对弘法形式的要求而言,仅仅是停留在死板化的“讲座式”的文化弘扬上,在实践上仅仅是在禅堂打坐或者是在念佛堂念佛。

三、祖庭文化的创新实践对策

基于目前在祖庭文化中的弘扬与创新实践存在的问题及现状,笔者认为弘扬祖庭文化与创新实践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祖庭自身建设,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祖庭寺院又是重视人才培养、师资传承、文化弘扬、宗教实践相结合的“基地”。当代中国政府注重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祖庭寺院得到了较快复苏和发展。祖庭寺院肩负着弘扬文化与实践的重担。

在加强祖庭寺院的自身“组织建设”方面,要传承和健全寺院丛林组织人事制度,而且这个制度是具有佛教特色的寺院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两序大众按期推选或礼请住持以及住持到期退位等丛林僧团组织制度,祖庭寺院的文化弘扬与实践工作,可以持续不断的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对于一个没有完善丛林组织制度的祖庭来说,内部运行机制一定是杂乱无章,管理机制与观念落后。

人才建设也是佛教自身建设的关键所在。目前,祖庭文化弘扬与实践发展受阻的瓶颈,即是人才青黄不接的体现。

2.合理设置祖庭文化弘扬与创新实践内容、形式与载体

祖庭文化弘扬与实践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弘法形式,祖庭文化是真正能够体现“佛教中国化”的舞台,应当把文化弘法与实践过程从程式化、单一化的讲座“满堂灌”、“填鸭式”的单向弘法转变为双向互动。作为祖庭在弘扬文化与创新实践方面,可以利用文化、艺术、讲座、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弘扬祖庭文化。要针对祖庭史上产生的不同观点、重要问题的历史发展线索等进行学习和讨论。

3. 努力建设祖庭文化弘扬平台,将创新实践深入到社会生活

祖庭文化的弘扬与实践最终应当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习俗中,乃至深深地扎根于社会民众的心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传播与弘扬祖庭文化要亲身去实践、带动,以身作则,需要“躬行者”精神。

佛教祖庭文化的实践在于传承者这一重要载体的行为是否在生活中佛法化、在佛法中生活化。将祖庭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是“活”的文化,反之,是“死”文化。

祖庭文化的创新实践发展是一种接力,能够促进佛教文化及中国文化的繁荣。祖庭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实践唯有与时俱进、与社会相适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摆脱目前的冷遇和困境,唯有创新实践才能真正激发社会大众学习的兴趣并发挥祖庭文化所具有的弃恶行善、抚慰心灵、激人奋进、慈悲济世的功能。

呼吁当代的有识之士、佛教和学界知识人更应该肩负起发展当代祖庭文化与创新实践的神圣责任,努力传承与创造出无负于我们这个辉煌时代的伟大文化!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