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老人义务守护古塔23年 称既然管上了就得管好
2016年10月27日 07:49
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会良 侯福顺
64岁的梁计文,23年义务守护兴隆寺和千佛塔,无怨无悔。他常说:“千佛塔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我要尽心尽力的保护好!”
千佛塔(图片来源:中国网 摄影:王会良 侯福顺)
梁计文(图片来源:中国网 摄影:王会良 侯福顺)
[原标题]井陉六旬翁:23年义务守护千年古塔
河北省井陉县彪村,有一座千年古塔。64岁的梁计文,住在该村,他23年义务守护兴隆寺和千佛塔,无怨无悔。他雪天扫雪,雨天查漏,不挣一分钱,反倒付出不少钱。他常说一句话,“千佛塔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我要尽心尽力的保护好!我既然管上了,就得管好!”
井陉彪村,是一座千年古村
井陉吴家窑乡彪村,510户,村民1960人,是个充满故事的千年古村落。传说隋末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此屯兵,窦建德深爱一姓卜的妃子,卜妃死后葬在该村,由几户守墓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历史上该村叫卜妃墓村,清代改称为卜村。解放后,因村北边的山村叫虎皮庄,卜村比它大三倍,于是取意三虎就叫作彪村。
站在村南登高观看,村落地形非常奇特。彪村酷似一只展翅俯冲的燕子,头朝南,尾向北。村子的西北有座青龙寨,山体似一条腾飞的巨龙,头朝东,尾向西南。村子东侧有一座山叫龙头沟岭,似一条长蛇,内有一座兔山,合在一起,像长蛇盘居着兔子。村东南远处的牛头寨,与村西南的黑嘴岸,各像一杆古代三角旗帜,迎风飘展。奇特的地形地貌,得到世代多种版本的传说,最通俗的说法是:嘿,咱彪村风水不凡!
千佛塔,为宋金时代建筑
彪村有一座兴隆寺,现存正殿、东西配殿和千佛塔,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塔是井陉境内唯一仅存的古塔。通高15米,为砖筑仿木楼阁式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中空。塔基为石砌方形台基,高1.2米,周长18.4米,用方形石块砌筑。塔身共三层,皆为砖仿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边长2.35米,底层砖塔厚1.3米。第一层为重檐式,檐下斗拱皆粗大,拱为一斗三升,每面有2朵斗拱,各角为转角拱,南面留有券门。门上有5个小佛龛。其它各面均设小佛龛,佛龛为梅花状布局,自上而下第一排为五龛,第二排为四龛,共六排,计有194个佛龛。第二层与第一层相仿,只是各面佛龛的排数少于第一层,其第一排为四龛,共有四排。第三层均用砖砌,无斗拱,亦无佛龛,只是各角有铁制风铃。
据《井陉县志》记载:“第一层与塔刹为民国年间补修。塔刹由宝珠、相轮、覆钵组成。
从形制结构看,该塔为宋金时代建筑,具有较高的价值,是井陉县现存最完好的砖仿木结构建筑。”
2014年做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发现千佛塔周边的长寿老人比例较高,80岁以上的有20人,90岁以上的有6人,这个有趣的数字,引起村民热议,有人逗乐:“这是沾了千年古塔的灵气。”
泥瓦匠,用鹅卵石砌成石头墙
梁计文,今年64岁,祖辈生活在彪村,两个女儿已经出嫁,现在他与老伴,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家六口和睦的住在一处农家院。他上学毕业后回村务农,种着五亩多地,以小麦,玉米为主,山地种的是花生豆类,一块距离近点的地当作菜园,供全家吃菜。
梁计文勤快,是个有名的泥瓦匠,也是个闲不住的人,除了养种好自己的地,农闲时,总是在周边村打工,一天也闲不住,有时给农户垒墙,有时跟随施工队干活。梁计文最拿手的活,是把山里各种鹅卵石,碎石,搭配着砌成石头墙,成为即好看又结实可靠的石头花墙。许多村民赞扬他巧手,赞扬他砌的墙牢固又能耐住年代。他说,“不是巧手,是干的多了,熟能生巧啊。”
“美梦”成真,守护隆兴寺和千佛塔
梁计文回忆,儿时与小伙伴们,在千佛塔跟前,捉迷藏做游戏,玩的很高兴。有的小伙伴用力往塔身上投石块,常被大人们怒喝,“不能胡闹,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那时候千佛塔比现在漂亮,寺里香火很旺,许多人成群结队的进香,也有外村的,可热闹呢。
梁计文说,多少年来,彪村人有个习惯,亲戚朋友逢年过节到彪村穿门,几乎都慕名来到千佛塔参观留影,一观古塔雄姿,盛赞古人的高超建筑技艺。
1993年一天夜里,梁计文睡梦中,一位鹤发红颜的白须老人,身穿长衫,手握龙头拐杖,腋下夹着帐本,缓步走来,笑着对他说:“信任你,你把千佛塔管起来吧,要管好啊!”说完把一串钥匙交到他的手里。梦醒后他讲给老伴听,老伴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不言语,爬在床头抽起烟来了。第二天,他把梦境讲给四邻,有的邻居说,“咱村的千佛塔,这么散落,就应该有人管了。”有邻居笑着说,“既然神仙信任你,你就管起来吧。”于是,梁计文走马上任,开始守护隆兴寺和千佛塔了。说起此梦,梁计文反复解释,“这是真的,我可不敢乱编啊!”
无怨无悔,义务管理23年
说干就干,梁计文扛起扫帚和铁锹,打扫千佛塔和隆兴寺周围的环境,十几天把砖瓦垃圾清理的干干净净,又扛来木梯子,爬上千佛塔的内层,清理蜘蛛网和攀梯。寺正殿的前墙局部倾斜,梁计文有手艺,就自己动手,一人即当大工,又是小工,使用原砖重砌。
隆兴寺正殿两个窗户,寺院大门都已腐朽,他自掏300元,两位热心人又各掏200元,许多村民也你出20元,我出10元,捐出钱来。他买了木料,请来木匠,制作好仿古窗户和大门,梁计文把新窗户和大门安装好,满意的笑了。
梁计文有想法,他找到本村泥塑艺人梁密书,商议立塑。梁密书也是位热心人,也想到一起了,就利用早晚工余空闲,一身土一身泥,历经两个多月时间,义务塑起四尊一米高的神像,立在千佛塔的第一层,效果还真是栩栩如生的。
梁计文无怨无悔,义务守护兴隆寺和千佛塔,已经23年了。他是雪天扫雪,雨天查漏,不挣一分钱,反倒付出不少钱。他常说一句话,“千佛塔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我要尽心尽力的保护好。我既然干上了,就得干好!”他的老伴吴书妮非常支持他,“他给村民做好事,我支持他干到底。”
许多游客,参观这座千年古塔
近年,石家庄周边的许多旅友们参观千佛塔,有骑车,有开车,还有乘公交的。都说咱彪村的千佛塔壮观稀罕,他们用相机,摄像机一个劲的拍。梁计文那个乐啊,只要在村里,就给游客讲一讲,古塔背后的历史故事,只要有人来,就丢下自己手里的活不干,也要给游客讲千佛塔。
梁计文介绍,“69岁的梁傻书,原是生产队会计,干了十几年,能写会画。73岁的梁连义,当了几十年大队会计,他比我有能力。他两人出力可不小,都帮助管理。51岁的梁雅清,原籍彪村,在井陉县城上班,是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经常回村拍照留下资料,帮助跑前跑后联系事。他们都支持我,是我的左膀右臂。”“村里的党支部村委很关心历史古迹,经常过来问候,还说我别累着了。有这么多人支持我,我就不感觉累,心里挺满足的。”
梁计文顿了一下,“千佛塔历经千年风雨,塔体风化严重。隆兴寺正殿屋顶,下小雨的时候漏雨,东配殿至今露天。要是相关部门和热心人能帮助一下,那我就太高兴了。”“因为千年古塔,不能毁在咱这一代手里啊!”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