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多意:佛教传入云南的本土化进程
2016年02月17日 11:28
来源:凤凰佛教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彭多意(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彭多意:非常受教各位的高论,其实我这些年做的都是一些云南的少数民族的,佛教传入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或者本土化以后发生的什么变化,具体做了一些事情,然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彭多意(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导语:“文献名邦”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驿站,因佛教的盛行,被古人称誉为“妙香佛国”,而“佛都”崇圣寺则是这千年史脉、文脉、法脉的标志和象征。今天凤凰网华人佛教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研究所的宣方教授、台湾灵鹫山教团的首座了意法师,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的教授彭多意,以及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王志远教授四位佛教大家做客凤凰,共论佛教与亚洲人民的共同命运这一主题,分析佛教如何在当代亚洲定位发展。以下为文字实录:
彭多意:非常受教各位的高论,其实我这些年做的都是一些云南的少数民族的,佛教传入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或者本土化以后发生的什么变化,具体做了一些事情,然后我们这次基础的研究,佛教的文化,我强调的是本土化融入到我们云南和各民族当中,这一点是我做的一些工作,像《传道佛教文库》,我已经自己带了样书,出版第一本了,做了一些工作,事实上刚才两位讲的,特别是我们王教授讲到的共同命运,确实是在共愿,我的理解就是现代化、城市化,全球的冲击使我们走到了一起,但是包括我们云南的少数民族也不可避免,刚才两位讲到的共同的面对这样的问题,这是使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
当然了两位刚才已经讲到了,我们怎么把一种愿力怎么转化到怎么合作,怎么一起来面对应对,这个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也是今后我们要做的。但是我们云南的佛教传入,从东南亚的半岛国家传入我们的民族地区,先后传入,云南的这个实际情况,就是在我们的边境4061公里的边境线上,有人居住的地方,几乎都是南传佛教文化覆盖的地方,我们有几个少数民族,比如说傣族,我们的布朗族,几乎是全民的信奉南传佛教,所以边境一直很和谐安宁。但是从佛教传入的现实来看,佛教从东南亚传入云南,我们已经是末梢了,是末梢,就是从文化传播的那个角度来看,它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中原儒家的文化,所以多年以来对于我们中国的南传佛教,少数民族地区,我们云南的南传佛教是非常保护的,以至于我们国内好多的学者,都仅仅把我们放在一个民俗的层面,本土的层面,但实际上从三语系的云南分布,巴利语系是云南独有的。所以刚才各位讲到的,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我自己在思考的当然是我的少数民族,我们的民族社会南传佛教,信仰着我们的民族社会,怎么来面对共同命运,面对这么多的困难,眼下就是景谷地震对南传佛寺的毁坏非常多,非常厉害,但是它连对外表达的这种能力,话语权都还是非常的弱。
因为在现代化过程当中,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语言特别是我们人口比较少一些的地方,它容易被忽略,现代化过程当中,我们面临了很多困难,所以刚才了意法师讲到的我非常赞同,也是希望我们从一个大的教育和慈善的这个概念上来合作,来推动,来支持。我上个星期在国家宗教协会南传佛教培训班上讲了,我们有两大优势,就是教育和慈善,但是一定是要在现代化的国家需要,人类需要的背景下来做事情,这就是又面临着我们佛教自身的改革和挑战,但是云南的南传佛教在长期以来历史的格局,需要国家和外界大量的支持,我们要去培育、去帮助,去关注。因为云南整个的省性就是只有三个字,多样性,多样性的核心就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宗教文化,这个核心没有了,我们的和谐,我们的整个社会结构,让大家都觉得向往的东西就没有了,这会很危险,那么我们的佛经已经讲了,贪嗔痴慢疑招致的各种灾害就会越来越多,确实云南这几年已经显现出来了,这让我也觉得很伤心。所以说到共同的命运,确实是共同的,我们这边的一个环境的改变,也牵动了所有人的心,这个就需要我们佛教,我们来认识,所以今天我刚才听了两位,还有王教授的解释,我想再三的希望各方来关注,来支持推动云南少数民族南传佛教的建设。
[责任编辑:邢彦玲 PFO003]
责任编辑:邢彦玲 PFO003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