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释常辉:佛教的慈悲喜舍与无相布施


来源:凤凰佛教

20年来,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秉持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济世理念,倡导无相布施。

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释常辉(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尊敬的各位与会代表:

首先感恩凤凰佛教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学习取经的机会,非常赞叹和随喜各个慈善组织关怀社会弱势群体的慈悲理念和善举,相信在大众的共同努力下,慈善的甘霖将会润及整个社会。

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成立于1995年,二十年来,秉持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教济世理念,以四摄六度为指针,倡导无相布施,带领四众弟子及社会发心菩萨在河北省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关怀贫困鳏寡孤独及特困儿童的活动,将发心菩萨布施的每一笔善款亲自送到每一位受助人手中;近年来,在救助先心病患儿、聋哑患儿、大病患者,资助见义勇为者,百寺帮百村、抗震救灾、特大泥石流救灾等大型自然灾害中,都留下了四众弟子及发心菩萨的脚印。当四众弟子以一颗真挚的心亲手遍布施的时候,佛教的社会救济理念不但被广大信众所认可,也被曾经被救助的人们所承认和加入,奉行大孝、无为布施的菩提之种已经广泛而深入的扎根结果。

在佛教慈悲济世理念的践行中,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一以贯之地倡导以学修无相布施为宗旨,将佛教“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生佛平等,自他不二”的大乘精神和“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的佛法修证理念运用到社会救济当中,建立道德信念,推进自利利人的六度万行,使未信者令信,使已信者令增长;使未行者令行,使已行者令不退转。

为什么佛教慈善要倡导无相布施?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社会慈善,其出发点在于扶危济困、帮助他人、给他人以付出,它是一个恻隐心和同情心推动的,它可以祥和社会、温暖人心;但是,在奉献爱心之下,却还有一个“我”字为前提,例如,“我在奉献”、“我在帮助他人”等等。“我”字未除,无明障起,烦恼业生,在种种境相面前,不能降服其心,难以坚定信念,因此它是有欲、有求、有漏的,是建立在分别意识上的一种有为的善行,故为人天福果,不能究竟解脱、暇满人生。

而佛教的慈悲精神则是做苦难众生不请之友,是无任何条件的饶益一切有情众生,没有“我”的奉献,没有“我”的付出,没有施者和受者以及所施之物,三轮体空,超然物外。众生的苦即是自己的苦,众生的难即是自己的难,以平常心做本分事,平等的对待一切众生。这正是无相布施,是生命佛性的自然呈现,是佛法修持的核心,是诸佛菩萨的大愿大行。

无相布施是以自我修行为基点,以饶益一切有情众生为目标,从灭除贪欲入门,然后祛除嗔恚,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旨在使布施者明了消除悭贪吝啬、破除我执、自利利人、生发菩提的布施真义,圆满“当下净土”的无上智慧。从恻隐心的萌动,到同情心的给于;从在帮助他人中所获得的法益而生起的感恩心、谦下心、恭敬心,到以空观智慧观于长夜之中的众生幽暗饥困之苦而生起的慈悲心和无上菩提心,这是一条以四摄六度为指针的由有漏的以“我”为前提的世间善而升华为无欲、无求、无我的出世间真善的修行过程,是菩萨道行者悲智双运、自行化他、自利利他、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的慈悲精神。正如《金刚经》所说:“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以苦行修道为大众典范,以布施利人为普摄群伦;以念佛妙法为行持圭臬,以求生西方为净土指归。今后,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四众弟子还将一如既往地遵循佛陀教导,以穷山恶水为道场,以苦难人家做佛堂,降伏自我染著之心,于自性一体等无差别法中,了悟利他即是利己,觉他即是觉己。勤学菩萨法,勤行圣贤道,恭敬承事、利益安乐一切苦难众生。

阿弥陀佛!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凤凰佛教 佛教慈善 释常辉 河北佛教慈善基金会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