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资讯 > 正文
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季老走了 心灯依旧
2009年07月17日 10:23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季老看到了这篇稿子,颇为赞同。我们再次见面时,他谈到这点,并提升为“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内心和谐”这“三大和谐”。2006年8月6日,在温家宝总理为他祝贺95岁生日时,季老谈起了他这“三大和谐”理念。温总理倾听并赞赏。人们发现,当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鲜明地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吸纳季老滋养,我对“文化的回归与超越”这一命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我认为,传统是民族的本,每一个辉煌的文明,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作支撑,都离不开先人的智慧与哲理的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我们继承历史,面向未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不会食古不化、抱残守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为着创新和超越。对我的一管浅见,季老予以肯定。

今年5月8日,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望海楼”专栏发表《迎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一文,进一步探究这一课题,文中加入我与季老沟通后形成的一些理念:如果说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解放了的“人”又过度膨胀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人”对自然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破坏;“人”对社会为所欲为,单边主义和恐怖主义的争斗越演越烈;“人”对“人”损人利己、尔虞我诈,次贷危机引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造成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和恐慌;那么,时代就呼唤着一场新的文艺复兴,必须把过度膨胀的人还原为一个“和谐”的人,必须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新的“和谐世界”。 

文章发表后,我想约一个季老合适我也合适的时间去看他,再次与他从容交谈。

也许是现代人脚步太匆忙,也许是现代社会节奏太匆迫,坐下来,静下来,执手相谈,竟成奢望!

季老走了,他要我“坚持不懈”的叮嘱,竟成绝响!

可怜流年夺季老,我失知己,国失大师!神伤之际,我泪潸然。

对于季老一生的评价,2006年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或许能囊括一二: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重思这段话,默默吟诵颂季老的《泰山颂》,心底最深处有种力量缓缓升起:

巍巍岱宗,众山之巅。雄踞神州,上接九天。吞吐日月,呼吸云烟。阴阳变幻,气象万千。兴云化雨,泽被禹甸。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星换斗移,河清海晏。人和政通,上下相安。风起水涌,处处新颜。暮春三月,杂花满山。十月深秋,层林红染。伊甸桃源,谁堪比肩。登高望岳,壮思绵绵。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

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在我心目中,这就是季老的真实写照。我愿意相信,在迎接新中国60华诞之际,这位东方老人将在泰山之巅,面对朝阳,朗声吟诵: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

今天,季老走了,他此生,四季经历98次荣枯,他的心,燃烧了98年。

季老,有你在,灯亮着。你走了,心灯依旧。

(写于7月11日季老走了的当天深夜)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叶小文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