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说中国道教界正在筹备明年在西安和香港举办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为主题的“国际《道德经》论坛”时,季老也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他说:“《道德经》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经典,应该引起重视。道教是中国自己产生的宗教,佛教是后来传进来的。但我们好像一直对道教不是太重视,记得40年代末第一届全国政协刚成立时,大家讨论要不要选一个道士当政协委员,结果没有通过,过了很长时间才选上了一个。”他表示愿意为《道德经》论坛写几句话,并且希望《道德经》论坛在世界佛教论坛的经验基础上,办得更好。
跟随季老多年的李玉洁老师说,季老如此赞扬世界佛教论坛,赞扬“小文同志业精于勤”,并非随口而说,更非违心之论。因为了解季老的人都知道,季老一贯的脾气是“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如1998 年,在一次江泽民同志听取知识分子意见的会上,大家都谈了意见,都有掌声。季老本不想讲话,但泽民同志点名请他讲,他一开口就提了三条意见,坦诚尖锐。一是说你们领导重工轻理更轻文,这样怎么提高人民的基本素质,不要忘记中华民族最大的特点就是富有人文气息。二是要注意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条件太差,怎么留得住人才。但也要注意另一种倾向。过去讲“大学”主要是要有好的“大教授”;现在讲“大学”却变成了讲“大楼”,大楼越多,成绩越大,完全错了。许多老教授的办公室只有8平方米,在斗室中做了30年的学问。现在有些学者仅一张办公桌就有两三米长,却没见做出什么学问。三是要讲和谐。不和谐,什么都发展不了。季老讲完后,大家都愣住了,会场一片沉静。还是江泽民同志讲话,首先肯定了季老的三条意见,说要引起高度重视,要重视中国的人文传统,还说自己的孙子都在背古文,于是全场掌声如雷。
听到李老师向客人介绍这些往事,季老点头微笑。那天,我们的谈话远远超出了医生允许的时长,但想说的要说的还有太多太多,真是相见恨晚。
我向季老倾诉,作为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局长,白天总有忙不完的“宗教事务”,需要马不停蹄地“走、干、讲”;但“宗教无小事”,哪一件重要的“事务”不需要理论思维、不需要政治考量、不渗透文化内涵?于是,晚上还得挤时间“读、写、想”。“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夜以继日的所思所虑、所言所行,无非就是两件事: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但是“走干讲”难免走得有弯路,干得有错事,讲得有废话;“读写想”也难免读而不通其理,写而不得其要,想而不得其解。热心于“怎么看”,却经常因“看”不清“吃糊涂亏”;努力于“怎么办”,有时倒不经意间“办”好了,“占糊涂便宜”。这位一生都在做学问的国学泰斗点头一笑,挥笔写下八字赠我:“良好开端,任重道远——赠叶小文同志,时年九十有五”。
在这位“时年九十有五”的智慧老人面前,我那点“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的坚持和苦衷,不过是“良好开端”啊。季老分明是在鼓励我,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不懈。只要孜孜以求于“怎么看”,锲而不舍于“怎么办”,津津乐道于“走干讲”,念兹在兹于“读写想”;只要心无旁骛,意无杂念,就能以勤补拙,日有所进。毕竟天道酬勤、业精于勤,这是通理、是常数、是规律。
作者:
叶小文
编辑:
邢彦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