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为何拆了豪华“违建”?崇俭戒奢与戒律学习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佛陀为何拆了豪华“违建”?崇俭戒奢与戒律学习

2022年6月8日,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第十九次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会上,各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合发出《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

佛教界以各种形式开展了“崇俭戒奢”主题教育活动,以期努力塑造良好教风,有效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推动新时代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不断提高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的水平,以良好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当阳玉泉寺积极响应,对《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作出了如下回应:

文/知藏法师

安居期间,玉泉寺每天上午九点半,全体僧众集体学习比丘戒。

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对戒律的学习和了解是传统丛林比较薄弱的环节。修行人往往更注重修行体会,有的人剃度后就急于找个法门“修行”,有的受完戒后,没有系统的学习戒律,甚至没有学习。

汉传佛教行持的南山“四分律比丘戒”,内容并不复杂,但是由于是文言文,再加上很多名言和现代生活差距比较大,读起来比较费劲,虽然每半月都诵戒,但往往还是会出现诵了很久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现象。

玉泉寺研读戒律的僧众年初在住持道伟法师的指导下,规划整理不同的戒本注释,组织学习,研讨,选定了一个版本,在全寺进行宣讲。

新剃度的沙弥要进行耐心的戒前教育,应知应会,不能缺少,受戒后要长时间学习戒律,打好基础。不能急于学习大经大论,乃至做弘法事业。

比如,有一条比丘不能扛羊毛戒走过长的路戒,古代印度,羊毛是重要的珍贵纺织原料,有居士会供养比丘用于制作三衣,如果一位比丘在路上有居士供养羊毛,确实需要,就可以接受,但不能扛着羊毛在路上走太久。

现在的比丘不太可能在路上被人供养羊毛,但这条戒的精神不会消失。这条戒的意思是避免讥嫌,不要让别人误以为比丘扛着羊毛贩卖。

误解都不可以,何况真的去做,戒律规定,比丘不能为牟利从事各种贩卖交易。由此可知,丛林道场不能营谋利益,乃至与民争利,贪图享受。不然,不仅障道,而且灭法。

所有这些戒律其实并不复杂玄妙,更不神秘,都是我们的现实生活。

比丘不学习戒律,或者一知半解,只听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就很容易走上放纵烦恼,爱着奢靡的道路上。

戒本中,有的戒条是为了助道,有的戒条是为了正法久住。每一条都可以和我们的生活都对的上号。

从衣食住行,建设房屋,到与人相处,和合共住,遵守社会公序良俗等等方面,只要按照戒律来,很多矛盾都可以化解,都是有详细的戒律依据可以行持。

这些戒相所蕴含的精神都在指导受持者调伏自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帮助我们具体一步步地做到“崇俭戒奢”。

佛陀深知凡夫的习气和秉性,所以不厌其烦地制定了非常细致的戒律,穿什么衣服,穿多少;用什么钵,用多久,拥有多少必备的生活用品;盖什么样的房子,住多大的房子,都罗列了出来,多了就犯戒。

甚至,律藏里记载有位会烧陶器的比丘为自己盖了个豪华漂亮的陶制房子,佛陀不仅批评了他的这种行为,还组织人去拆除了他的“违建”。

一个好的丛林,道风正的丛林,根子还是在戒律,每多一个人学戒,每多一个人多持一条戒,道风就正一点,天长日久,就有真正的道气,丛林就真正成为一个大熔炉,进了道场,道人慢慢就被影响,被熏染,日后在哪里都能行的正,修的对。

我们每天拜佛念佛,都是以佛为老师,佛陀告诉我们要以戒为师,那就没的空子可钻了,学戒,持戒,如法忏悔改过,是出家人的本份事。

社会上的佛具展上,会有一些昂贵的衣服啊,昂贵的法器啊,昂贵的生活用品啊,提倡一些比较文艺和昂贵的生活方式,这些是属于佛教文化的范畴,也不能说是坏事,这些也是经济发展给社会大众带来的利益。但是,真正的修行人还是要把自己的修行和这些区分开,不能混淆在一起。

传统丛林中的清规,是在戒律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祖师禅堂里,又根据修行的需要在戒律和清规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很多“规矩”,有的规矩非常的助道,但也发展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规矩,所有的这些开遮持犯还是要花时间慢慢梳理清晰,正本清源,不然不仅会障道,而且还导致流弊丛生,贻误后人。

从古至今,都是说到容易,做到难。这种对治人类内心深处根本的贪烦恼的事情,从来都没有什么捷径,都是靠点滴的学习,点滴的行持,有人带头,有人支持,有人鼓励,有人坚持,大家才能相互搀扶着走下去。(文/当阳玉泉寺 图/十愿百科)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