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农禅既是中国古代佛教禅宗寺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禅宗僧侣的“觉悟”法门,很多禅师都是在劳作时开悟。
出坡劳作,农禅并重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物资的自给自足,于长养道心也大有裨益。在佛教看来这也是一种修行、一门功课,从中可以了解服务的伟大。
五一劳动节,让我们走进全国八个寺院,一览寺院最美“农禅生活”!
广东东华禅寺
东华禅寺四众弟子在万行大和尚的带领下遵从祖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于堂上坐禅,堂下禅作。恪守着“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东华家风,谨持“善护念、清净心、常觉无住”的东华禅心法,时刻观照自己的内心,在行住坐卧中培养觉知,成为觉知,运用觉知。
出坡是一种修行,东华禅寺的弟子们在培土运水中保持心性,在耕耘中,用心为东华禅寺累积善根福德,待到成熟时节,又以此服务利益大众。
欢欢喜喜采茶叶
太仓市同觉寺
太仓市同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传说当年建文帝曾避难于此,并栽植银杏树三棵(同觉寺公园内现存一棵)。寺名也是建文帝据其祖父朱元璋出家的"皇觉寺"而命名。同觉寺历代香火鼎盛,寺内供奉之观音圣像时现灵应妙相,十方有求,皆得感应,闻名遐迩。
上海罗泾镇萧泾古寺
萧泾古寺,位于宝山区罗泾镇沪太路8872弄50号,历史上又名“褒忠寺”、“西林寺”。
据清光绪《宝山县志》载,萧泾古寺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距今已有840余年历史。而《罗溪镇(今罗店镇)志》则称:相传建于南北朝梁武帝萧衍称帝时期(502—549),因梁武帝萧衍乃西汉开国丞相萧何第二十五代孙,故在其所属南朝辖地罗溪镇建寺祀先祖萧何。故据第一个记载,古寺已有千年历史。
为逐渐长高的小苗搭架子
丰收了,好欢喜
四川峨眉山仙峰寺
仙峰寺,位于四川峨眉山仙峰岩下,原名慈延寺,海拔1725米,门迎华严顶;该寺初创于元代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初为一小庵;明代初,该寺建有专门存放明神宗御赐大藏经的藏经楼,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本炯禅师扩建为大寺,名“仙峰禅林”;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毁于火灾,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泰安、玉升和尚再度重建,名“仙峰寺”并沿用至今。
福建宁德狮峰寺
狮峰寺位于福安市溪柄柏柱洋,距离市中心30公里。创建于唐景福元年(即公元892年),明正德皇帝钦赐寺名“广化禅林”,在素壁上留下“方池影动鱼窥客,半岭声来竹引风”的著名诗句。为古韩阳八大寺之首,闽东佛教千年古刹之一。
无锡观宗寺
观宗寺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五牧村。寺院教遵天台,行归净土,围绕弘法利生、觉悟教育、佛教安养、净土实修、公益慈善五个方面接引大众,普熏佛法。寺院一直坚持着农禅祖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利用有限空地开辟了一亩多的菜园子:目前种有蚕豆、南瓜藤、西红柿,茄子等十多个品种的应季蔬菜,自养自足。
山东博山正觉寺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坐落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安上村莲花山中,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茂盛,彩云缭绕。正觉寺始建于东晋,宋金年间重修,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南北朝时梁武帝国师宝志公禅师(观世音菩萨化身)在此出家,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皆曾在此出家或住锡修行。道信大师在这里提出了"农禅并举"的主张,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在佛教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祖师道场。
广东汕尾观天寺
观天寺位处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之东,主峰海拔约860米,有"离天三尺,离水万丈"之称的观天嶂。该山巍峨壮观,峰峦耸立,绵亘数十里。
山上雾绕云行,霞彩飘渺,变幻莫测,置身其中,如入仙境。远近信民感其灵验,膜拜不止,香火不绝。名刹气派,高僧主持,是旅游、休闲、静心、净尘的理想场所。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