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对话潘宗光教授:佛教与净土法门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宽运法师对话潘宗光教授:佛教与净土法门

编者按:近日,由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主办,中华佛教文化院、观音讲堂、准提缘林承办,旭日慈善基金、安达国际赞助的名家对话系列之(七)在观音讲堂举行。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西方寺方丈宽运法师,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精进慈善基金会会长潘宗光教授,以“净土法门”为主题展开对话。潘宗光教授与大家分享了30年的学佛修佛心路历程。

自动播放

以下为文字实录:

宽运法师: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观众,阿弥陀佛!今天又是一个殊胜的因缘。我们上一集和潘宗光教授谈了“佛教应用与科学”,这一集我们继续谈“佛教与净土法门”。大家都知道潘教授是科学家,是对物理对化学都有深入的了解,而且是一位知名的校长,在理工大学18年,他学佛大家都觉得没有什么,但他学会以后,对净土法门有深入的了解。

很多人对净土,都觉得是愚夫愚妇的法门,很多人是误解。其实我们都知道,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潘宗光教授能有这么高的认识,我们想了解一下,他如何从学佛到深入到净土法门?让我们来请教潘宗光教授。

潘宗光教授:大和尚、大家好!上一集我跟大家分享,佛教在生活上的应用及佛教的科学观。其实佛陀说法40多年,最终目的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了脱生死。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传到中国后,逐渐归纳为禅、密、净三大类。

大多数的佛教徒是修禅、密为主,修净土的相对比较少,认识净土法门的也不多。很多人对净土法门有一些误解,好像刚才大和尚说,认为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是不是迷信啊?他们觉得净土法门是一些知识水平不高,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佛教徒的修行方法。

宽运法师:所以,我们想让你讲些你的心路历程。我知道你以前也学过禅。

潘宗光教授:好。很多朋友问我,你是科学家,你是大学校长为什么修净土呢?其实我信佛修佛刚刚30年,开始是修禅的,也修20年了。其实我打坐的效果也不错,有一次打坐后,我突然问自己,这样下去,我这一生可以了脱生死吗?一个很清晰的声音告诉我,不可以。修禅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生生世世累积的福报善根才可以。修禅,很多时候自己或者跟同修,在一个比较安宁的地方修习,但是临终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净土中的六祖,宋朝的永明延寿大师,他一个四句偈:“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就是说在这个情况下,很自然的被摄入到六道中的一道,再轮回投生。

宽运法师:在你做大学校长的时候,我去过你的校长办公室。那有一个《金刚经》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觉得你对《金刚经》,对禅是有了解的。永明延寿禅师他又是净土中的祖师,他也是禅宗的祖师,他是禅净双修。

潘宗光教授:是,世间相信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所以将他的生日,农历十一月十七,作为阿弥陀佛的圣诞。

宽运法师:对,他的经历很特别。他本来是一个库吏,管库银的,后来因为放生的关系监守自盗,差不多要问斩。后来选择了出家,最后还选择了净土,实在是了不起的大师。

潘宗光教授:我觉得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充满各式各样的诱惑,我们一般凡夫很难单靠自己的力量来抗拒,所以我们要靠佛的加持跟保护。

宽运法师:这就是一个自力和他力的问题了。自力靠我们自己,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要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个是“难行道”,还有“易行道”。你如何从一个科学家到了“易行道”,可不可以跟我们来分享一下?

潘宗光教授:好。刚才说整个社会那么多的诱惑,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他开示净土法门,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简单、非常安全的方法。就是临终时不要再在娑婆世界轮回,接受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到他的极乐世界继续修行,最终成佛。好像“孟母三迁”一样,“孟母三迁”搬家三次,最终找到最适合的地方,让孟子专心学习,最终成才。在净土,我们更有佛跟大菩萨的加持,很不一样的。我个人修净土已经10年了,除了“净土三经”之外,我受益于净土宗祖师,特别是二祖善导大师、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九祖蕅益大师的教导。

宽运法师:这三位大师都很了不起。我们都知道,“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善导大师说的。所以今天我们都说这几位大师都是弥陀再来,潘教授对善导大师有这样的认识也是很难得的。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潘宗光教授: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净土法门是我个人的体会,我再强调是个人体会,可能跟这些高僧大德的看法不完全一样。今天的分享,各方面有四个部分:第一净土法门的理论,第二修行的方法,第三往生净土不同的福报,第四净土法门的科学观。

先谈谈净土法门的理论,净土法门的理论主要来自“净土三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每部经也强调一些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将三部经融会贯通,才能对整个净土法门有深入了解。

其实整个净土法门的核心是来自《无量寿经》,这部经介绍阿弥陀佛成佛之前,因地修行的法藏比丘所发的“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有五个重点:第一、建立一个非常殊胜的极乐世界。第二、提出不同的方法,接引十方世界各类众生往生净土。第三、加持在净土的众生快速成佛。第四、加持在他方世界与佛有缘的菩萨,成就他们的菩萨行。第五、愿证一个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的圆满佛身。

宽运法师:说得非常好。法藏比丘是弃国捐王,自己法号比丘,发了四十八种大愿。

潘宗光教授:对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净土法门最吸引的地方跟很多人不一样。我觉得第一愿跟第二愿最吸引我。为什么这样?因为第一愿说净土没有三恶道,没有畜生、饿鬼、地狱。第二愿是从净土再回来度众生,回到他方世界也好,我们娑婆世界也好,度众生,不会再坠入三恶道。这样对我来讲是很大的保障了,安全了。假如净土有三恶道我们可能不去吧!

宽运法师:这个阿弥陀佛,也就是法藏比丘,他在《无量寿经》里说:“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就是让众生得到实在的好处,首先不落到“三恶道”。

潘宗光教授:四十八愿当中第十八愿,我们众生凡夫就是靠这个愿往生净土的。“十八愿”是这样讲的:“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我觉得十八愿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力”,第二部分是“佛力”。什么叫“自力”呢?就是我们要修信、愿、行。经文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就是信、愿、行了。信、愿、行是往生净土的主因。另一半是“佛力”,就是阿弥陀佛的接引,经文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我觉得“自力”跟“佛力”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宽运法师:是的。你要“厌离”,“欣愿”才能至心信乐,信、愿、行具足。要有厌离,要有一个欣愿,向往。厌离娑婆才对净土充满信心。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潘宗光教授:“自力”,我的体会觉得非常重要。因为“自力”的重心是怎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心态来念佛。尽快能融入阿弥陀佛的愿力大海,随顺佛号,随顺佛力往生净土。所以我觉得《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主要是教导我们怎么调整自己心态来念佛。

对我影响很深的是净土宗第九祖蕅益大师,他的《弥陀要解》我觉得非常重要,我看很多遍,对我帮助非常大,让我对净土的了解更深入。

现在讲讲其他经典,譬如《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其实善根,福德因缘不是往生净土的主因。主因是信、愿、行。所以我的体会是,假如没有善根、福德、因缘,可能没有因缘接触到佛法、接触到净土。可能接触到也不相信,因为他缺乏念佛这个因缘、这个善根。

但是问题在,我澄清一点,刚才说缺乏善根、福德、因缘,可能无缘接触净土。不是说不修净土的人就缺乏善根、福德、因缘,不是这样的。其实有善根、福德、因缘的佛教徒可能不修净土的。

《观无量寿经》也说众生往生净土,要修“净业三福”。简单来说,“三福”就是世间福报,叫“世福”。修十善业,做善事,不做坏事,广结善缘。第二是“戒福”,要守戒,不要犯戒,守五戒、守菩萨戒等等。第三叫“行福”,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觉得虽然往生净土主因是信、愿、行,但这个“三福”也帮助我们提升善根、福德、因缘。

尤其是那些没有接触到净土,对净土不相信的,假如他们勤修“净业三福”,会自然加大他们对净土的兴趣,希望多了解净土。当他们接触净土法门的时候,虽然一无所知,但也希望多了解一下、学习一下。所以我觉得修“净土三福”是加大他们接触净土、相信净土的一个很大因缘。

对那些没有接触净土,不相信净土的人,“净土三福”很重要。已经信佛的念佛人,他念佛号,是真真正正能帮助提升他的善根、福德、因缘,这更重要。一切佛力不可思议,法藏比丘在修行的时侯,也将他的无量光,无量寿融入在一句佛号当中。当我们诚心诚意念佛,佛号的无量光就会加强,增强我们的善根,提升我们的智慧,而他的无量寿也增强我们的福德。

念阿弥陀佛也同时加大我们念佛的善根、福德、因缘,更加强我们信、愿、行的成果。所以我觉得佛力真的不可思议。虽然佛力不可思议,一切因缘已为我们安排好了。但假如我不相信,没有接触净土,对我来讲也没什么用处。所以我觉得念佛,其实不单单帮助往生净土,更重要帮助提升我本身福德资粮。

《观无量寿经》也提出三心,就是我们念佛人要发三种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至诚心。我的了解是,假如我们已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决定一定要到净土、一定要成佛,很自然的,他会深心相信净土法门,也回向发愿往生净土,也老实至诚心的念佛,没有问题的。

现在谈谈《阿弥陀经》,很多人对《阿弥陀经》两句话比较担心。就是临终时“心不颠倒”,念佛要“一心不乱”。怎么理解这两句话呢?比如“一心不乱”,很多念佛人说,哎呀!念佛是不可以有杂念、妄想,很难做到呀!其实我们是凡夫,生生世世累积的杂念、妄想,已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习惯,很难放下,很难摆脱。二祖善导大师有四句偈,我觉得很有帮助,他说:“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非常好,让我们对“一心不乱”有全面的了解。

我的了解是这样,我们决定修净土法门,就不要同时修其他的法门了。杂善不要修的,要专心来修念佛法门。可能有些人说这个法门很好,很有灵感,很容易有感应。心里不要动乱,不要杂善,要专心,一门深入,专修净土法门。念佛专一来念,这就是善导大师说的“随缘杂善恐难生”,修其他法门一块来很难生的,往净土的。更重要是“教念弥陀专复专”,念佛要专一,专一再专一,专复专。等于我们往生净土专一来念,这就是“一心不乱”了。

“一心不乱”等于我们要一门深入,专修净土法门,不要修其他法门,专一来念、多念佛,这个意思。所以不是说我们要放下一切的杂念妄想,杂念来、妄想来,由它来,不管它。你越管它,它来得越多,你不管它不理它,它慢慢就减少了,最终不来了。所以不要对杂念妄想抗拒,你不能抗拒的,它是累生累世所累积,非常强大,习惯了,只要不管它就可以了。

现在讲“净土法门”的修行方法,净土法门可分两个部分,一个叫“自力修行”,一个“佛力接引”。在自力当中,我们要有一个基础的修行,一个往生净土的修行。什么是基础呢?比如我们每个佛教徒,无论你修什么法门,肯定要广结善缘,要广作善事,要守戒,每个佛教徒都是一样的。

但有些佛教徒,没有缘分接触到净土法门,可能接触到不相信。佛陀教导我们,只要除了修“世福”、“戒福”以外,你加点进去,发菩提心“行福”。只要你修“净土三福”了,缘分就会来,你有机会接触到净土法门,接触后,你会相信它、接受它、认同它,希望多学习往生净土。所以我觉得“净业三福”是帮助我们,加大我们往生净土的善根、福德、因缘。

当然,加大以后就加强我们修信、愿、行了。怎么修信、愿、行呢?我要深心的相信,相信非常重要,怎么相信呢?我觉得有三个层次的相信。第一、深心相信极乐世界的存在。第二、深心相信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第三很重要,我相信自己,调整心态,我的心力可以帮助我,带动佛力往生净土。假如我的心力不够强大,可能不能带动佛力帮助我去。

所以,蕅益大师说,心力跟佛力同等重要。心力不够强大,你可能中途放弃,不能坚持下去。所以我觉得信、愿、行,信就是相信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净土,相信自己的力量,调整好自己心态,激励我的心力来带动佛力,往生净土。

《华严经》有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所以,信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足够信心,什么都学不到。有信心以后,我们就要发个大愿,这个愿要“回向发愿”,怎么回向发愿呢?我们要明白极乐世界这个大乘道场,阿弥陀佛希望接引我们到这边不是享福,到这边修行最终成佛。

所以我们的愿力,应该要跟阿弥陀佛这个愿接轨。发愿不单单为了自己到极乐享福的,发愿希望回向所有众生一同往生极乐世界,也希望到极乐世界修行最终成佛,普渡众生,发这个愿。这个愿很重要,不是单单希望自己可以到极乐享福。假如希望享福的,到天上就可以享福了,不用到极乐世界去。有这个大愿以后,很自然的我们就老实念佛了。

念佛,要“至诚心”来念佛。其实念佛,我们可以念四字“阿弥陀佛”也可以,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我个人觉得六字大洪名更好。

第三部分:往生净土有什么福报?《观无量寿佛经》说净土有九品,几个品往生的。主要是往生净土的品位高与低,看我们念佛的质跟量为主。但同时勤修“净业三福”能帮助我们往生比较高的品位。譬如我们勤修“净业三福”,就是世间福报,做善事,“戒福”不犯戒,“行福”发菩提心,就可以上品往生。根据修行的成果可以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三品。至于上中下怎么分呢?主要是出家人,同时修“净业三福”,修得好的话,他是上品上生。

在家居士可以上品中生,在家居士他在家修行,好像跟出家人没有分别,他也有机会上品上生。其他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就根据他们修行的成果来决定了。第二点,有些修行人,他们没有发菩提心,他们守戒守得非常好,又做一些善事,他们修“戒福”跟“世福”,他们可以中品上生、中品中生往生。有些凡夫,居士他们没有发菩提心也没有守戒,但他做很多善事,修世间福报,他可以中品下生往生。

至于完全没有修“净业三福”的,一般就是说作恶凡夫吧!根据他犯错的不同程度,他也可以下品往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往生。据我理解,在十八愿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就是说那些犯了五逆大罪诽谤正法不得往生,但阿弥陀佛非常慈悲,他也提出方便法门,阿弥陀佛慈悲说,假如这个人临终的时候碰到善知识,善知识教他念佛,假如跟着来做,他也可以下品下生往生的。当然下品下生是最低层次了,但也可以往生。

阿弥陀佛非常慈悲,当然这个人最重要是他临终的时候碰到善知识,假如没有碰到善知识就没有机会了。有缘碰到善知识证明他过去世,可能跟佛已经有缘了,就有这个机会。所以很多修行人觉得,只要我念佛能够往生净土我就满足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要明白往生净土有不同品位,不同品位有不同的福报,所以我们要尽力,尽量争取高的品位,争取更好的福报。

现在谈一谈净土的科学观。因为大家知道我对科学有点兴趣,很多人觉得净土法门是迷信,念“阿弥陀佛”一句就可以往生净土,极乐净土那么远,有十万亿佛土那么远怎么去?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和现在科学没什么冲突。

爱因斯坦说,我们对时间、空间是要初步理解的,时间空间是会改变的,空间可以被扭转或者折迭的。举个例子,譬如这个平面空间,从起点到终点,我们一步步走过去、坐船、坐飞机也可以。假如路途很长远,可能是很长时间,可能一生也达不到。假如有个方案,有个方法,空间扭转过来。这样扭转过来,终点跟起点就在旁边了嘛!这样穿过去才快了。

假如这个平面空间,卷起来就不一样了。爱因斯坦说空间是可以扭转的,可以卷曲的。爱因斯坦又提出一个叫“爱因斯坦——罗森桥”。他的伙伴John Wheeler教授称作“虫洞”。“虫洞”是什么意思呢?通过某个方法,可建立一个非常狭窄的隧道。将很远的两个地方拉近过来,很近,通过这个狭窄隧道穿过去就可以了。

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现在科学家还没有找到这个“虫洞”的存在。但科学家相信假以时日再研究,是有机会找这个“虫洞”的。只要能找出“虫洞”就很厉害了,我们做“太空漫游”就可以了。我们也可以透过“虫洞”的概念往生净土。所以我说净土法门表面看来是有点迷信,但是我觉得跟现代科学也没有很大冲突。我个人对净土法门充满信心,现在我要一门深入修净土法门。

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精进慈善基金会会长潘宗光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精进慈善基金会会长潘宗光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宽运法师:听潘教授娓娓道来,最后那句话我非常高兴。一、他对净土法门很有信心,而且一门深入。他也从科学的角度说,把它卷起来。佛教本来是超越时空的,我们和阿弥陀佛在同一个时空里,其实我们一念就具足。我们和阿弥陀佛也是无一无二,只是迷与悟的区别。

特别是刚才潘校长又从“净土三经”里讲到,以主的就是《无量寿经》。这里介绍的就是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种大愿,而且极乐世界的种种依报庄严。《观无量寿经》就有“三福”和“九品”,潘校长讲得非常清楚。“三福”,首先就有“世福”,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每一位修净土的人必须具足的。

佛教里有四种念佛,有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如果你做到“实相念佛”的时候,本来已经能证到“无生法忍”,也就是“一心不乱”了。你做不到,你就要累积德本,累积我们的资粮。不可以少福德因缘,“净土三福”就是福德因缘。怎么累积呢?在家里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我们做人应该具足的。

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培养你的慈悲心,十善业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基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必须具备的。这里包括了我们的身、口、意,“戒福”,这个“戒”就是培养我们自己要好好修行。

佛教有戒生定,生慧。“戒”,“三福”里说,首先要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里就有一个品位的问题。你想上品上生,必须要发三种心,这也是《观无量寿经》里所说的。你要发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而且潘教授讲得非常具体,这三种心其实很重要。这就是给上品上生,因为它的待遇不同。有“金刚台”,有“紫磨金台”,有“金莲花”,待遇不同,品位就不一样。

蕅益大师也是潘教授推崇的,他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的有无,品位的高低全凭持名的深浅”。信、愿、行是我们去净土必须要走的。潘教授从一个科学家,通过十年的念佛,已经能娓娓道来,而且还深入研究,实在是非常难得。“净土三福”潘教授做得非常好。潘教授还做“行福”,“行福”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从哪里起?从大悲心开始。他成立精进基金,照顾一些清贫的学生,培养了很多大学生,不但给他们资助,还跟他们对话、交流、沟通。“六度”里的“精进度”,我觉得潘教授一直就是以“精进度”著称的。

发菩提心,还要相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相信因果很重要,果从因生。念佛就是因,将来去极乐世界就是果。将来再回娑婆,可能极乐世界就是因。所以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一切都是果从因生。

你自己本身做到了,刚才说发菩提心、相信因果,你还要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菩萨道”的一个基础。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对潘教授很赞叹,他平易近人,谦恭有礼。刚才的娓娓道来,这是他的心得,这是一个科学家的心得,一个校长的心得。

潘宗光教授:我觉得净土法门,最重要是将三部经融会贯通,才能对净土法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为每部经讲的重点不一样。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宽运法师:我觉得你刚才说这些重点,其实每一个佛弟子,我们出家人说念佛法门好,那不重要,你是出家人。一个科学家、一个校长说念佛法门好,还将它科学的讲,还发三种心。“三福”你说得很清楚,“三心”也讲清楚了,“九品”也都说到了。你讲了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到下品下生、下品中生、下品上生。

三辈九品,当然有的是给出家人的,有的是给在家人的。但是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累积的德本、资粮,资粮很重要。其实每个人都要累积德本,就是“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法藏比丘在未成佛之前发了四十八愿,但有个条件,“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令僧团不团结。诽谤正法,就说你没有信心,你诽谤他,你怎么去呢?我觉得潘教授在信、解、行、证方面一直在做。

潘宗光教授:一定要专心。尤其是善导大师讲得很清楚:“随缘杂善恐难生,教念弥陀专复专”。这两个很重要,是善导大师,佛教非常重要的教导。

宽运法师:《阿弥陀经》里说得很清楚,他说一日乃至七日,七天就是一个周期。上根的人,可能一天、两天就可以。中根的两天、三天、四天、五天。下根的人七天就可以。如果你专心念佛,像善导大师所说,能够信、愿、行,其实都是上根利智的人,我一直感觉校长就是上根利智的人。

潘宗光教授:还差远了,最重要是对自己修净土充满信心。

宽运法师:净土法门“如子忆母,如母忆子”。只要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就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能和佛越来越近,靠近佛陀。

潘宗光教授:阿弥陀佛建立净土法门,四十八愿当中只有一个愿,是在极乐世界有无量无边那么多的声闻众,他才提出个声闻众。他非常关心声闻众,想帮助他们回小向大,发菩提心,究竟成佛。所以在极乐世界有无量无边那么多声闻众,阿弥陀佛的愿力是帮助所有众生,修大乘究竟成佛。

宽运法师:《华严经》里“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在《华严经》里也是,文殊、普贤这样的大菩萨都导归净土。十大愿王,导归净土。在《妙法莲华经》里也说“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只要你念“阿弥陀佛”就能成佛道。

潘宗光教授:还有我们最有缘分的观世音菩萨,也是“净土三圣”之一。他来这里度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拔一切苦。最终是帮助我们离开这个苦恼的娑婆世界,往生净土。

宽运法师:他本来早已经成佛了,他以前是“正法明如来”,他倒驾慈航。因为他以前和转轮圣王时的法藏比丘,也就是阿弥陀佛有因缘,做过他的儿子,一个是“不眴”。所以将来他的世界也是一切珍宝所成就,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他将来也会成佛,那里都是大菩萨。

潘宗光教授:但对他们来讲不重要,时间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什么时候涅槃也不知道。还很长时间,所以实际上来讲不是个大问题。

宽运法师:阿弥陀佛的“阿”字,这个是元音。“弥陀”就是无量光和无量寿的意思。“阿”就是我们的元音,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出生的小孩都念“阿”,这就是一个种子。“南无”就是皈依的意思,“佛”就是觉悟的意思,其实我们都可以成为阿弥陀佛。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潘宗光教授:最重要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我们往生净土,帮助我们究竟成佛。

宽运法师:对,自力和他力还可以带业往生。

潘宗光教授:这个很重要,带业往生很重要。

宽运法师:如果自性清净的话多难啊!

潘宗光教授:非常难。所以说,假如末法时代要靠自己修行,摆脱一切烦恼,消灭一切罪业不容易啊!

宽运法师:所以大家在末法时期好好的念佛。我们刚才说佛法难闻今已闻了,人身难得今已得了。佛在世我们沉沦,佛涅槃了我们出世,其实我们福报都不够。但我们今天能够听闻佛法,还能听到教授跟我们娓娓道来,介绍极乐世界,介绍净土三经。

其实净土有五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还有《华严经》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还有《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再一个就是《往生论》,这“净土五经”都是增长我们信心,还有十三祖师。

潘宗光教授:十三祖师的教导非常重要。今天大家有缘听闻净土法门,假如他们发心发愿念佛,已经有很大的福报了。

宽运法师:是啊,很难得!今天听潘校长讲就是福报了。今天他不是在这里来给大家讲书,是他经过几十年的修行,身体力行的一个内心流露。

潘宗光教授:我修禅20年,修净土10年,刚刚好30年了已经。

宽运法师:所以你对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很有研究,万修万人去。

潘宗光教授:但修也要小心一点。“万修万人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的,要正确的修,这个“修”很重要。

宽运法师:是啊!修行里有持名念佛,观想、观像,众生心杂很难的。实相无相要“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是很难的。因为我们人已经染污了,所以只有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就要累积德本。净土三福、六度、四摄,要去做这些功夫。

潘宗光教授:这样加大我们的福报因缘。

宽运法师:是啊!今天我们非常多谢教授跟我们来分享,这都是教授他自己这么多年的心得。他是个科学家,学佛到最后来念佛,求生净土,今天我觉得讲得非常的完整,我们大家可以从这里受到启发、受到启示,让我们多点人去念“阿弥陀佛”。感谢潘教授。谢谢你,阿弥陀佛!

潘宗光教授:感谢大和尚给我这个机会。

宽运法师:阿弥陀佛!

潘宗光教授:阿弥陀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