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蒋险峰:关公精神如何被广为传颂?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对话蒋险峰:关公精神如何被广为传颂?

编者按:关公被广大佛寺尊为伽蓝菩萨,“关公信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信拜人数众多。2019年适逢关公大义归天1800周年,各地以不同的方式,纪念以“忠、义、仁、勇”著称的关公。关公文化对当下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与佛教文化有怎样的渊源?关于这些问题,2019年10月厦门国际佛事用品(秋季)展览会期间,凤凰网佛教对话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关公文化专项基金副主任蒋险峰,一起来看看。

凤凰网佛教对话蒋险峰(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婷)

关公铜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张科)

以下为文字实录:

关公文化与佛教文化有怎样的渊源?

关羽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逝后被历代帝王褒封,倍受民间推崇,成为儒释道三教并尊、百姓膜拜的万能之神。

关公与佛教有什么渊源呢,在《三国演义》中有讲到,关公在死后偶遇老僧,向老僧请求指点迷途,后受老僧点拨,稽首皈依。后来常在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在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除此之外呢,《佛祖统纪》也有关于关公皈依佛教的记载。

就这样,在中国的佛寺中,就常以关公为伽蓝菩萨。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道德人物化身关公,又化身为伽蓝菩萨,与韦驮菩萨同是佛教大护法,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蓝菩萨关公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关公的精神是如何被广为传颂的呢?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关公的忠义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和百姓的敬仰,百姓世奉为“忠义仁勇礼智信”的化身,成为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并尊的唯一之历史人物走上神坛。随着历史上帝王对关羽从侯至圣的加封,朝廷达官,黎民百姓,无不以神灵膜拜,把他奉为神,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关公崇拜存在的现象。

公元219年,关公当阳舍身取义。后玉泉山经普净和尚点化而觉悟,皈依佛门成为伽蓝菩萨。今年是关公大义参天1800周年,我们基金会响应全球华人的愿望,将在湖北当阳——关公舍身取义的地方,重塑关公像。11月26号,在湖北当阳第十届关公文化庙会上举行关公像落成庆典仪式。

关公文化对当下有怎样的现时意义?

关公的忠义精神是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每一位公民的基本要求。关公文化专项基金提出:学习、传承关公精神,做到:忠于祖国、义行天下。“忠”字体现在对祖国的热爱,对岗位的敬业,对朋友的诚信;“义”字体现在对长辈的孝心、对同辈的友善。

关公何以首先成为常年流动性群体,如军队、商人、文士、漕帮等尊崇备至的主要因素——每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个义士:“以仁治人,义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这也正是当今社会制度建设所急需的。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