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吗?他用竹棍和抹布完成的作品,被列为当今世界文化遗产。南宋画僧牧溪和尚,四川人,性情刚猛,他曾在宋画院遭冷遇,却影响了日本绘画史,黄梅四祖寺明鉴法师带你穿越回宋朝,走进牧溪和尚和他师父无准师范禅师的故事:
牧溪号法常,四川人,后居杭州,生卒年不详。依其活动于南宋末、死于元初来推算,大约在1264~1294年间。笔者曾住宿于西湖边上的浙江宾馆,距此不足五十米即是现在的六通宾馆,也即宋径山一脉的六通禅寺。据考即为牧溪和尚开山住锡之地。
他因不满当时的奸相贾似道在朝廷的霸道行径,出言大骂之,而遭追捕。后避难于越丘氏家,期间所作甚多。贾似道乃南宋末年著名的奸相。牧溪敢于造语伤之,足见其为人之刚勇侠义、胆魄非凡。当贾似道的爪牙四处逮捕他时,他不得不躲避起来,并在这期间创作了大量画作。
观音猿鹤图
观音
后世事更迭,牧溪回归禅寺、出坡劳作,为一杂役僧。因其可用枝条竹竿、麻布随意作画而声名初显。牧溪也有几幅难得一见的细腻作品,如现藏于日本京都大德寺的《观音、猿、鶴》三图,显现其功力的深厚。我个人以为乃其在六通禅寺住锡时所绘。画幅巨大、勾描传神,如此神闲气定之鸿篇巨制,非处逃捕流浪时所能为也。
牧溪所绘之题材甚多,以水墨出之。举凡菩萨、罗汉、龙、猿、鶴、虎、禽鸟、山水、果蔬皆有涉及。大多作品逸笔草草、不事细节刻画,于关键处落墨。随意挥洒、不拘一格,摈弃一切古法今法,抒发内心直接感受、是真性情的流露。也因而具有禅宗的真实精神与审美意识,创作出典型的禅画。
虎图
当时,南宋画院的院体派画师的画,为主流社会所收藏,像牧溪这种大笔横扫粗放豪爽的风格则为藏家拒之门外,被视作:“粗恶无古法、粗俗不宜雅玩。”牧溪的绘画作品,受此论调影响,在国内颇遭冷落。意外的是,他的画却因为来中国参学的日本禅僧而流传邦外他国。
彼时杭州,是留学中国日僧的聚集地。无准师范禅师以其在禅门的特殊贡献而为中外钦仰。牧溪作为无准禅师法子,与亲近禅师的日僧接触交流甚多。又因其作品多存于僧房道舍,为日僧亲见、叹为稀有。而将牧溪和尚的大量作品带回本国、奉为圭臬,在日本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六柿图
牧溪和尚重视写生,其珍禽、蔬果长卷现存于世。据传,为了能准确地把握老虎的形象,他曾混迹于猎人队伍中,披上虎皮观察山君的一举一动。笔者曾于东京都美术馆看到过牧溪所绘巨幅龙虎像。势如狂风骤起、目光如炬,令人生寒。
其山水画多为横幅,常绘西湖一带景致。现藏于美国的《渔村夕照》,描绘了夕落之际迷雾骤聚、村舍隐没其间的幽栖之景。
潇湘八景图
《潇湘八景图》更似现在《花港观鱼》中西湖一带远浦归帆、烟寺晚钟、平沙落雁;那种迷离的轻雾、轻扣的晚钟;鸥鸟翔集、平漠远滩等气象。其中赋予了游子的无限怅惘之意,为我们再现了八百年前那个优雅、空灵的西湖。
不得不说,他拿捏得恰到好处、不着不施,乃中国画中描绘雾景之最难企及之境,鲜有人至。也是牧溪和尚在此地生活多年体察入微,“无心恰恰用、恰恰用无心”的信手拈来之作。如此空灵境界中,应能令人窥见一点禅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