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禅宗修学体系的建设——以曹洞宗禅修理论为例
2009年03月28日 22:45 】 【打印已有评论0

曹洞宗汲取华严宗理事无碍理论,秉承石头希迁圆转无端的禅法,以回互说为根基,提出了偏正五位、君臣五位、功勋五位等禅修法门,以此来界定禅修阶位和衡量禅修者的修行境界。偏正五位是指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兼中至(或偏中至)、兼中到。君臣五位是指君位、臣位、臣向君、君视臣、君臣道合。功勋五位是指向位、奉位、功位、共功位、功功位。此三种五位说之间具有相互对应关系,下面以偏正五位说为主来加以简要说明。正位即理,即体,即君;偏位即事,即用,即臣,正偏回互,构成五种关系,是为偏正五位。

(一)正中偏:即"孤理而缺事……背理就事",由体起用,君重臣轻,修行者刚开始观心,自性未明,只见事物,不见理体。良价禅师颂云:"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昔日嫌。" 意思是,黑多白少,故相逢不相见,体用失度。此阶位的参禅者虽然隐约感知本体界,但并没有证入本体,仍然落在偏位,还没回到正位上来。正中偏,相应于功勋五位中的"向","向"是趣向之意,指发初心,亦如始觉,始觉心体清净,生凡圣心,执于圣境,厌离世俗,故虽生趣净之意,却未消除分别之心。

(二)偏中正:即"孤事而缺理……舍事入理",体少用多,臣重君轻,参禅者昧于本来,于理不晓,良价禅师颂云:"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更无他,休更迷头犹认影。" 意思是,有用无体,虽然分明见面,却不见本来面目,迷头认影,真性迷失,执着妄相。此阶位的参禅者逐渐消除分别见解,舍弃具体事相,显现真如法性,但是却不懂得透过事相向上探求理体。偏中正,相应于功勋五位的"奉","奉"是承奉之义。奉依背立,知背则知奉,只知身外的荣华富贵,不顾本来之真我,便是舍本逐末,即是背,由此可知,"奉"便是要返本还源,由贪执之趣向转为归心之承奉,境界更高。

(三)正中来:即恰好处于正与偏的正中,"无化而无所不化",由体起用,以君视臣,用由体生,色依空立,故虽有而无,虽见非见。良价禅师颂云:"无中有路出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意思是,心相事相,都无迹可寻,而真如佛性,不可直接言说,因为说有说无皆不对,就像不能触犯当朝皇帝的名讳一样,开口便错,所以纵有雄辩滔滔之才,也无用武之地。只有不直接说破,才能通达清净本性。良价禅师虽然到处参学,但最终仍是临水睹影而开悟。此阶位的参禅者刚刚悟明本心,身心泯灭无余,随顺万象表现自在的妙用,"句句无语,不立尊贵,不落左右",虽证入圣境,却不居圣境。正中来,相应于功勋五位的"功","功"即功用,向与奉皆是返本,以回复本来为功,此后则是由真化俗,从体起用,此功用从本寂之体而立,不同世俗之事功,故无用为用,无功为功,万缘放下,端然正坐,便是功勋。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妙安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