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城藏》电子化意义
2009年03月21日 18:11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已有评论0

我国至清朝为止的十几种刻本大藏经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开宝藏》、《赵城藏》及《开宝藏》的另一部覆刻藏《高丽藏》 属于一种类型,它们无疑代表着一种最古老的版本,《开宝藏》开刻的年代(约971年)比辽《契丹藏》(约983年)早了十几年,比两宋之际的《崇宁藏》(1080年)更是早了100多年。《开宝藏》初刻本约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前完成。《开宝藏》初刻本是依据在四川成都流行的一种以《开元录?入藏录》为目录依据的写本大藏经雕造的,全藏收经约1085部,5048卷,480帙。其后至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之前的百余年间,又进行过三次增补,增补了北宋时期的新译经,唐以前翻译的未入藏经,以及这一时期宋朝皇帝敕命入藏的各类中国著述。通过这3次增补,《开宝藏》的收经总数达到1560余部、近7000卷的巨大规模,从而成为两宋时期收录经籍最多的一部大藏经。这一情况从下列宋版藏经收经总数对照表中可一目了然。

《开宝藏》如此丰富的内容被《赵城藏》无一遗漏地继承下来,《开宝藏》虽然已基本散失,但《赵城藏》却在被埋没了700年后,于1933年意外地被发现了。《赵城藏》在发现时,首先也是因为它丰富而独有的内容引起佛教学术界的震惊和关注。当时,发现者范成法师经过五个月的细心“检阅”,清理出“各藏所无之经典竟有四十六种二百四十九卷之多”。当他把这一情况“函电报告”上海及北京的佛学界“诸君”时,他们立即决定派人与广胜寺僧人协商并订立合同,将其影印传世,知名居士叶恭绰“择名曰《宋藏遗珍》”。 

如上所说,我国大陆现存的较完整的任何一部大藏经都有理由也应该制作成电子版,但在有限的人才和资金的条件下,应该有一个轻重缓急的考虑,特别是要比较他们的影响力和学术价值,这样《赵城藏》这部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大藏经就成为我们制作电子版大藏经的首选版本。

我们选择《赵城藏》制作电子版,还考虑到它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大陆版《中华藏》的影印出版而几乎被全部的公诸于世。大家知道,《赵城藏》是稀世的珍本,30年代发现于山西赵城县广胜寺(今洪洞县)。抗日战争时期,经过八路军战士的抢救转移,最后于1949年5月安全运交北平图书馆。其后,《赵城藏》又经过韩占魁等四位装裱师长达17年的修复,才得以完好地保存到今天,成为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编辑《中华藏》,北图把《赵城藏》全部摄制成胶片,《中华藏》使用的就是这份母片复制的第一份底片洗印的《赵城藏》照片。在《中华藏》编辑过程中,有专门的小组又对照片中的残缺和漫漶之处,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了修补,使经文文字更加清晰和完整。这种情况就为我们制作电子版《赵城藏》获取原典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直接提取《赵城藏》原件几乎是不可能的,那将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请示过程。我们的作法是依据蒋唯心整理的《广胜寺大藏经简目》,再参考其他相关资料,复原一部《赵城藏》目录,依照这份目录从《中华藏》扫描本中辑出一部《赵城藏》作为我们电子版的底本。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照诚大和尚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