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与中华性格
2009年03月29日 10:03 】 【打印已有评论0

内容摘要: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指出,‘跨民族的宗教是存在的,不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是没有的。’[1]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的儒家、道家文化及民间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一道,共同滋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习俗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佛教在塑造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伦理义务’的道德观、‘修身养性’的人生观、‘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思想、‘由小康到大同’的社会理想和‘忠恕仁义’的处世原则等?大性格特征的过程中扮演的极其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民族性格天人合一大同社会人间净土以孝治天下修身养性心性论人权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性格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然而,由于儒家文化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封建宗法社会制度下的产物,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造成中国人性格的复杂性。近百年来,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一直是中、外学者和民间讨论的热门话题。严复[2]、陈独秀[3]、鲁迅[4]、林堂[5]、胡适[6]、潘光旦、柏杨[7]、李敖、孙隆基[8]、陶杰和龙应台等中国学者则写下了无数尖锐又不失深刻之作,唤醒无数中国人对民族性格中的小农思想、狭隘自私、愚忠思想、男尊女卑、奴性心理等负面因素进行、反思;而李约瑟、罗素、汤恩比、费正清、史密斯、何天爵、卫礼贤等外国学者在赞扬中国人勤劳节俭、谦逊温和、敬老尊贤,家庭为重等特性的同时,也指出中国人因循守旧、缺乏进取、逆来顺受等负面性格。本文试图从中国人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治国思想、社会理想和处世原则等方面入手,探索佛教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期帮助人们加深了解中国民族的深层心理和精神依托。

1、‘天人合一’与‘缘起法’

西方人认为,‘人是独立个体’,而中国人则认为,‘人是大自然、社会群体的一分子’。因此,古人不会把人与自然分割、对立起来,而是二者互相包容、相得?彰。这种‘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成为炎黄子孙性格的重要特征。‘天’是天道,即自然之理性,佛教的‘缘起法’对此有完美的诠释,说明世界是众缘所成,物种是此生彼长,顺着自然的变化,适者生存之规律,有情众生和植物在分享地球资源,发展出大自然的生物链。‘缘起法’告诫人们,人类只是生物链中的一环。然而,拥有高科技的现代人,自视为万物之灵,可以随意夺取地球资源,认为这是我所应该得到的、这是我应该拥有的、这是我应该利用的。这种自我执着的思想从此影响着人类,佛教称之为‘我、我所’,属于贪欲的一种表现。在利欲的驱使之下,不少人以损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虽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却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令人震撼的影响,使得自然灾难频频发生:全球变暖、冰山破裂、洪水泛滥、风雪袭击、大海咆哮、大地震动、病毒变种、疫症横行……灾难性的惩罚一再提醒人们‘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至今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佛教的‘缘起法’从理论上阐释?‘天人合一’的合?性因而成为中国人性格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释健钊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