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和佛教在我国的弘扬与传播
2009年03月28日 23:00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已有评论0

东汉时期绝大多数佛经译在洛阳,白马寺则是重要的译经道场。恒帝.灵帝时期,西域佛教学者相继来到我国,如安息的安世高。安玄,月氏的支娄迦谶.支曜,天竺的竺佛朔,康居的康孟祥。安息王嫡后之子安世高,:捐王位之荣,安贫乐道,夙兴夜寐,忧济涂炭宣敷三宝,光于京师(洛阳)”,他大约是在晚于永平之岁九十余年来到中国的。从建和二年(公元148年)至建宁三年(公元170年)的二十多年内,他在洛阳译出《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大十二门经》、《小十二门经》等佛经九十五部,一百一十五卷;月支人支娄迦谶,“其博学渊妙,才思测微”,于恒帝末年来到洛阳,不久即通华言,当时在洛阳译出《道行般若经》、《首楞严三昧经》、《般舟昧经》等佛经二十三部,六十七卷。相传这二位译经大师都曾长期住在白马寺住持译经事宜。安世高重于宣扬坐禅法,偏于小乘内容: 支娄迦谶重在宣扬般若学,多大乘内容,为当时佛学二大系统。竺佛朔于灵帝时携经来洛,在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与支娄迦谶合译出《道行般若经》,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合译出《般舟三昧经》,由洛阳人孟福.张莲笔受。此外当时在洛阳译经的还有天竺的竺大力、 安息的安玄、康居的康孟祥、康巨,以及受教于安世高而和安玄合作译经的汉人严佛调等十多人。至东汉末年,共译出佛经二百九十二部,三百九十五卷。

我国讲经可能即始自安世高。相传他善汉话,在洛阳讲经“听着云集”。还相传,他为避关洛祸乱,前往江南,故南方佛教也得以流传。当时上层统治者中,汉明帝、楚王刘英皆尚佛,汉恒帝并已在北宫供奉佛祠,故《汉后书.西域传》中有“楚王英始盛斋戒祀。恒帝又修华盖之饰”的记载;襄楷上书也有“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的话。与此同时,佛教也逐渐在京师民间流传。就是说,佛教在东汉末年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宗教力量。《三国志.刘繇传》说,汉末献帝时,丹阳人笮融“乃大起浮图祠……可容三千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着听受道,复以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余人户。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众来观及就食者且万人,费以巨亿计。”这种壮观的场面,可以看出东汉末年佛教由国都洛阳向全国各地传播流布的情况。“中国佛教传于洛阳”这话是很合乎历史真实的,据记载,曾受教育安世高,并与安玄合译《法镜经》的严浮调是我国第一位汉族僧人,他所著《沙弥十慧章句》,为我国最早的佛教撰述。

曹魏时,佛学上的重大事件是戒律的传人。《洛京白马寺释教源流碑记》称:中天竺僧人昙柯伽罗于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佛祖统纪》谓在嘉平二年即公元250年)来洛阳,在白马寺译出中国的第一本佛律《僧祇戒本》(或作《僧祇戒心》),立羯磨受戒,为中国戒律之始。后世律宗即尊昙柯伽罗为初祖。天竺僧人康僧铠(或谓康居人,以姓康故),于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在白马寺译出《郁伽长着所问经》一卷.《无量寿经》二卷等。安息人昙无帝长于律学,在白马寺译出《昙无德羯磨》一卷。此书后来一直在汉地流行。此外还有龟兹的帛延在洛阳白马寺译出《无量清净》等五部经。上层人物如魏明帝曹叡曾大修佛塔。陈思王曹植喜喜读佛经,并创作“梵呗”等。

随着佛教的日益传播,汉人辞亲出家者渐多,颖川(今河南禹县)人朱士行,以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在洛阳登坛受戒,成为汉族僧人第一位正式受戒的僧人。据《高僧传》载,“他出家以后,专务经典”,“尝于洛阳讲《道行经》,觉文意隐质,诸末尽善……誓志捐身,远求大本。遂于魏甘露五年,发迹雍州,西渡流沙。既至于阗,果得梵书正本凡九十章,遣弟子费如檀,此言法饶,送经梵本还归洛阳”,后在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有居士竺叔兰等译为汉文。朱士行则于八十岁时身殁异乡,“散行于于阗”。

三国时,西域僧人支谦、康僧会先后入吴,孙权曾拜支谦为博士,令和韦昭等一同辅导东宫。

西晋时,国都洛阳的佛寺已达四十二所,“寺庙图像崇于京邑”,朝野信奉佛教已较为普遍。时有原籍天竺、世居敦煌郡、人称“敦煌菩萨”的竺法护在洛阳译经。竺法护早年随师父竺高座游历西域,获梵本经一百六十五部,后曾到长安、洛阳译经,为东汉以来所有译经者之中翻译最多的一个。当时在洛阳译经的还有安息人安法钦、法立、法炬等。

西晋建兴年间(公元313-317年),沙门法始在洛阳宫城西门创立佛寺,彭城人净检诣寺听讲,借经颂读,遂依西域沙门智山剃度,受十戒,后又在洛阳从大僧受具足戒,成为中国第一位比丘尼,《比丘尼传》将她列在传首。

北魏洛阳号称佛国,佛寺多达一千三百六十七所,“笃信弥繁全刹与灵台比高,广殿等阿房等壮。”单是在洛阳的西域僧人就有三千多人(《洛阳伽蓝记》)。据记载当时我国北方地区,有佛寺三万余所,僧尼二百万人:南朝梁有佛寺近三千所,僧尼八万三千人。

自东汉初传,经魏晋南北朝达约500年的弘扬、传播和发展,佛教已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延及隋唐,佛教臻于鼎盛,佛教中国化也得以实现。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释印乐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