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俊:工作压力与自我心理救助
2008年05月12日 10:46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已有评论0

2、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一般来说,在工作压力情境中有四种应对压力源的基本方式:(1)集中精力向问题发起进攻,直接解决问题,舒展压力;(2)从问题中撤退出来,部分摆脱压力的束缚,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压力作全面分析与评价,以便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3)与问题达成妥协,这是在不能改变也不能避免的环境中不得不做的让步;(4)适应,可通过讨价还价、折衷等方式适应彼此的要求,牺牲一部分而获取另一部分。

3、不同压力反应的消除。工作压力会使人们产生生理、情感、意志的等多种反应,对不同的反应应采取不同的自我心理救助方法。

(三)要学会放弃,主动“失去”。

很多事情不是你主观努力就能决定的,不是你努力就能改变的。我们只能做我们能够做的事情,我们只能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东西。人要有自知之明,对于挑战性强且难以实现的目标,又易产生压力情境的,要学会主动放弃,尽快摆脱压力的束缚。这种“失去”是明智之举,一时的失去是为了将来的得到。三、努力提高自我心理救助水平

对于同样的应激源,相同的生活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取决于个体心理自救能力,如何提高自我心理救助水平呢?

(一)提高自我心理救助水平的关键是改变认知对于同样的生活事件的不同认识、理解、评价,从而引起不同的心理、生理变化。这是中科院心理所做过的一个试验:按照齐同性、可比性原则将120名正在接受放疗的癌症患者分成相匹配的两个组,一组接受心理行为干预(放松、想象训练),另一组作为对照。治疗3个月后,测定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和症状评分,结果显示干预组所有指标都得到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因为通过行为干预,患者学会运用更为积极的认知方式来应对癌症,抛弃原先的逃避心理,从而使得情绪状态、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都得到很好改善。由此看来,人们面对种种工作压力如何避免其负面效应,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做到趋利弊害,关键靠改变认知。而良好的认知来自于正确的认知评价。有的学者提出了情绪指数公式:情绪指数=现实实现数÷内心期望值,情绪指数越大越理想,主动降低期望值可以有效减少情绪紧张,有利于应对压力。

(二)培养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主动应对压力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压力和挑战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说可能是垫脚石,是财富,对于弱者来说可能就是灾难。愈是经风雨见世面、百炼成钢的人,在压力和挑战面前才能愈挫愈奋。因为世上许多事情经过艰辛曲折,挑战自我,是能够成功的。所以,要培养自尊、自信、坚毅的个性品质,主动迎接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品质的核心将决定你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它可以排除情绪障碍,克服重重困难,超越自我,成就事业。诚然,对可能发生的人生事件有一个正确的心理预期是十分重要的,压力在何时、何地,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到什么程度,是我们自己难以预料和控制的,而自己能够控制的是对压力的潜在对策及其应对手段的认知。因此,我们要充满坚定信心,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断调适自已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力求成功并将压力对自已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佛教频道报道组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