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众生 > 正文
梁漱溟:以天下为己任
2009年06月29日 10:30中华读书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签: [佛教] [以天下为己任] [信佛] [梁漱溟]

梁漱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观点、作为、举止,甚至照片,都能给人以“特立独行”的印象。他在自我评价时,也把“不肯苟同于人”视为自己历来的两点长处之一。那么,他为什么与众不同呢?

脱离了俗念

1934年,梁漱溟写过一篇题为《三种人生态度》的文章,当中的第一种,他称之为“逐求”,并解释说:“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纵观梁漱溟的一生,上列“逐求”的东西,他都看得很淡,甚至视而不见。他在回答艾恺的问题时说:“我总是把我的心情放得平平淡淡,越平淡越好,我的生活就是如此。比如,我喝白水,不大喝茶。我觉得茶,它有点兴奋性,所以我都不要喝茶;我饮食,要吃清淡的,一切肉类,人家认为好吃的东西我都不要吃。”上世纪50年代初,梁漱溟在一个《自我检讨提纲》上,也写过这样的话:“志不在温饱。”“恶莫大于俗,以俗为耻。”许多事例表明,梁漱溟达到了这个境界。

梁漱溟信佛,甚至被许多人视为佛学家。但他从不烧香拜佛,家里也从不供奉佛,入庙也只是参观式地看看。梁漱溟的信佛,和芸芸众生从利害出发许愿还愿那一套是两回事。宗教信仰在境界上有高低之分,后者满足于偶像崇拜,心态上并没有脱俗;前者则是从佛理中吸取有益的东西。梁漱溟正是出于对佛教教义、教理的理解和推崇而走进佛学的。但形式上的一些东西,他并不去追求。例如他的食素,和僧人的吃斋是不一样的,类似牛奶、鸡蛋这些能提供人体必须摄取的营养的食品,他并不一概拒绝。梁漱溟被称为新儒学的奠基人,但他从不以这个称号自居,就是对孔子的学说,自己也只是在其殿堂之外往里看,看到了一些,还不敢说已登堂入室,只是比有些人多一点罢了。他的这种学术境界,在当年和今天都是十分难得的。

【资讯头条】:中国五台山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两岸】:星云大师畅谈佛光山的组织与管理 

【观点】:佛教文化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

【觉悟】:心中妄念纷飞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素食】:丰子恺《护生画集》风雨之夜的候门者

【一日禅】:好好享受生活给你的一切

【佛艺】佛教石窟从印度到汉地的演化(1)

【众生】:梁漱溟:脱离俗念 以天下为己任

【书店】《同佛陀谈心—教你做人的102个真理》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