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认识慈济:在荒漠中走出一条路


来源:慈济基金会

人参与 评论

在杜拜机场转机时,既没有时间也没有任何欲望想停留在这个新兴的观光国家;2014年2月23日,我踏上距离台湾八千多公里远的约旦土地,还有二十一人与我同行。  “这一箱箱是什么?”约旦安曼机场海关人员表情

在杜拜机场转机时,既没有时间也没有任何欲望想停留在这个新兴的观光国家;2014年2月23日,我踏上距离台湾八千多公里远的约旦土地,还有二十一人与我同行。 

“这一箱箱是什么?”约旦安曼机场海关人员表情僵硬看着走入安检关卡的一行人。

“这是医疗器材、药品,还有食品、小朋友的玩具、袜套⋯⋯”

“拆。”海关人员一箱箱地扣查。大家配合指示打开箱子接受翻查,默默担心四十四箱义诊与发放物资,是否全部过关。

一部份志工先行出关,出乎意外地,蓝底白字的“约旦慈济基金会”长布条出现眼前;前来接机的约旦慈济志工陈秋华,代为沟通协调,渐渐地海关人员脸上的线条没有原先那么紧绷,露出笑容。

终于一箱箱的物资被推出来了,担心的气氛一下子活络起来;陈秋华笑容中不忘补充说,感恩啊、感恩,很感恩你们来。

物资发放最重要是尊重

“我也希望你们来体会,穷人和难民有什么不同。”陈秋华对台湾慈济人医会义诊团这么说。显然他期待有更重要的收获,能烙印在来者人生的驿站里。

2月26日,晨光中凉风微吹,我们抵达安曼以北的萨哈巴(Sahab)叙利亚难民营发放及义诊两天。这里目前有一百三十二个帐棚,收容约一百四十多户人家,与附近一个小型帐棚区依靠联合国组织发给的食物购物券维生。看到陈秋华走进营区,孩子们向前拥抱、紧紧拉着他的手;陈秋华亲昵地回抱他们后才放手做事。

放走陈秋华,孩子们围着我,一个个用手和我玩击掌游戏。那深邃的明眸,两侧的酒窝、嘴角的笑靥,告诉我,他们遇见慈济人时,已暂时忘记逃离叙国的痛苦了。

“我们先把一箱箱东西放在这边,等一下要『爱洒』,把上人的爱传出去。”陈秋华手拿扩音器站在帐棚边指挥若定,“看起来要下雨了,我们速度要加快……”

忽地,有一辆车子开进营区送来物资,单薄的衣物全部撒落地上,难民一拥而上地争抢;陈秋华说这现象习以为常,但慈济志工要给予他们的是人文关怀与尊重。

志工阿比尔(Abeer Aglan M. Madahat)师姊拿着扩音器讲话,请孩子们手搭着手排队。人群逐渐有了秩序,循序领取马豆、白米、糖、油、夹克与玩具;有的妇女倦容满面抱着小孩,有的手里还挽着大的;有的蒙着脸巾,溜溜的大眼望着我们,静静地等待。寒风吹袭,志工为小孩穿上袜套;发放结束后,我在妇女、小孩的回眸一笑中,忽然领略到布施多么可贵。

结束义诊后,我们关怀难民营内两户人家。其中一家七口,有三人智障,而这家的主人就是慈济进入这难民营的联系窗口——三十多岁的阿布默罕莫德(Abu Muhammad)。陈秋华说:“我很佩服他们,在最苦难的时候,并没有抛弃三个智障的孩子,还是千辛万苦地把他们带过来。”

三位孩子对着我们哼哼唱唱,陈秋华就坐在他们的身旁。这一幕,彷佛眼前的人就是一家人,如果不是陈秋华经常探访,如果不是孩子们拥有一对充满爱心的父母,他们怎么可能如此自在地敞开心情歌唱?

难民的家多数整理得整齐,可以了解在叙利亚时他们的家境和教育还不错。无常来时不分贫与富,就在内战发生剎那,所拥有的一切归零;没有人能想象到,离开家园后,是一条不归路。

难民看志工从敌视到接纳

萨哈巴难民营是从去年十二月开始关怀,但接触难民对陈秋华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03年美伊战争时,大批难民涌入约旦、伊拉克边境,他就曾经到边境关怀难民;这段急难救助及多次国际赈灾经验,让他从中学到许多智慧要领。

2011年3月,叙国政府镇压抗议群众,引爆国内武装冲突,叙利亚人如潮水般冒险逃至邻国,据联合国统计,三年来抵达约旦已有六十万人。由于中、俄两国数度否决联合国制裁叙利亚当局的议案,主张内战问题应由叙国自行解决,多属反对派的叙利亚难民,因此敌视迁怒黑发黄皮肤的华人。慈悲的陈秋华一心一意想进入大型难民营发放,但是受到劝阻,“你若进去会被打死!”为此,他苦思两个月后,灵光一现,“流浪在营外的难民,也是难民啊!”因此,慈济志工针对这群难民发放食粮、奶粉、御寒衣物、救济金、医疗补助、瓦斯桶等。随着叙利亚内战拖了三年,慈济关怀方案也进入中长期阶段。

陈秋华难掩叹息地说:“他们哪知道逃离后归不得,哪知道会有盘缠用尽、一无所有的一天?除了物资外,他们更需要的是陪伴。因此我鼓励师兄师姊来陪伴他们纾解心中的压力;难民们都非常感恩,因为他们感受到慈济那分诚心。”如今能从排斥到接纳华人,那是约旦慈济志工双手奉上资粮、真心关怀的成果。 

施与受贝都因人的启示

不舍的心,扣着陈秋华十多年来关怀约旦贝都因人,由安曼(Amman)、扎塔里( Zaatari)、约旦河谷(Jordan Valley)到南方沙漠地带,范畴包含七个地区,为城市边缘与沙漠帐棚中的贫苦人带来物资、助学金,并关怀急难病患。

“尤其是南部贝都因人,他们很穷,可是他们穷得很有志气。”陈秋华侃侃而谈那见苦知福的故事——

“这里一根草都不生,为什么不搬出去?”“这是我祖先留下来的,我一定要守在这里。”

“那你们不就很辛苦?”“还好,可是我们很快乐啊。”

“小朋友,你们吃什么?”“白谷。”

“晚上呢?”“白榖。”

“明天呢?”“白谷。”

“你爱的是谁?”“我的爸妈。”

白榖,是当地人自种的粗麦。陈秋华由衷赞佩他们浓厚的家庭观念。他又讲起小故事—— 一位年轻人说,他从未吃过汉堡,直到哈山亲王的女儿探望该村时,给了他一个汉堡,让他念念不忘这分馈赠。

这让陈秋华了解行善布施对一个人的重要。“有时候小小的布施,对某些人来说永远忘不了。所以上人说,要把爱的种子种下去。因此我常鼓励师兄师姊,物资是有限的,但是大爱是无量的。”

“休……”刚到手的飞盘玩具,从男孩的手里飞转到远远的地面上落定,开心的神情,就像陈秋华赞美的,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少欲知足。然而来到安曼的洼地阿顿(Wadi Abdoun)贫民区,关怀居住在此的贝都因人及从巴勒斯坦迁徒而来的居民,又是另一种心情。

山丘上高楼林立、山丘下堆积垃圾,没水、没电、没有卫生设备,遇雨雪期间便是满地泥泞。陈秋华说:“我们关怀这里已经十二年了。政府为了盖马路,陆续驱逐贫民,眼前不少房子倾圮成了废墟,剩下来的人,生活质量更差了。”

多数孩子挂着两条黄稠的鼻涕,嘴里舔着志工刚送的棒棒糖;穿着一袭长裙的妇人带着孩子,给来自台湾高雄的叶添浩医师看看孩子身上暗红肿块。叶医师为孩子敷药并做说明,一边走一边慨叹:“生活环境太差了,这些人罹患皮肤病居多。”

“这个女孩是我们看着她出生的,现在已经九岁,她的妈妈接着又生下五个小孩。”陈秋华的妻子陈高怡怡指着拉她手的腼腆女孩。

“曾带医师来请他们避孕,先生如果愿意做手术结扎,我会给他们奖励,但他们都没办法达成。妻子说:『我如果不生,先生就要讨两个老婆。』先生说:『我如果结扎,我就不是男人!』”

根深柢固的观念要改变很难,陈秋华摇摇头说,志工只能做到每月带来生活补助,给他们足够的食物。

家为后盾用生命做慈济

长期关怀老弱残贫,陈秋华觉得教育很重要,所以在难民营内的帐棚学校,他全力给予支持,在贫民区也致赠奖学金给孩子。“我希望帮助他们脱贫,能有比较好的工作,不用睡在帐棚里面。”陈秋华慈悲行善的力量,背后最坚实的后盾,就是妻子陈高怡怡了。

身为约旦哈山亲王的贴身侍卫长及跆拳道总教练的陈秋华,在约旦四十余年,和王室成员建立出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这次台湾慈济人医会义诊团来,亲王不但核准陈秋华请假,也多方给予协助。

不仅亲王信任他,连王妃、王子都喜欢请教他很多事,甚至有时王室出游,也找他同行,但陈秋华推说不能去,因为要做慈济事,尤其是两年来关怀叙国难民的工作日增,也会影响工作。

“你能救全世界吗?”王妃问。

“可是我还是要救啊!”陈秋华回答。

“你把担子交给老婆呀!”王妃又说。

陈高怡怡爽朗中带笑说,那会把我压死啦!“在阿拉伯国家,男人不喜欢和女人打交道谈事情,所以很多事情要男人出面处理,我代替不了的。”

陈秋华每天上班时间很长,工作繁忙,几乎剩下的时间都在做慈济。陈高怡怡说:“尽管他很忙,但对我讲话从来不会大声大气。他比较圆融。”

正值而立之年的女儿长大了有她的思想,陈高怡怡不免烦恼,但是陈秋华安慰她:“你要有因缘观,要欢喜接受。”女儿对父亲的柔和态度百依百顺,偶尔看见陈秋华忙得口气稍急切时,也会开玩笑地对妈妈抱怨“爸爸在走火入魔”;陈高怡怡直率地纠正她:“你爸爸是用生命在做慈济!”

这次台湾义诊团来约旦,陈高怡怡打理香积、女儿担任翻译,最后一天还把自家的客厅变成诊间,提供给医师为难民义诊,陈高怡怡清扫里里外外,难掩笑意说:“我伸缩性很大,都配合他。”

尽管再累,陈秋华每天晚上十一点半,必定打起精神恭听上人晨语开示“熏法香”;闻法后,他已不再担心人少、事多的压力。“上人年纪那么大,还每天为弟子说法,那我们做弟子的能够懈怠吗?”

“我记得一段话:学我之所说教,行我之所行道,即使身离千里,亦如同处一室。”陈秋华说,上人是他的心灵导师,让他产生能量、开启智慧,克服所面临的困难。期待更多的善心和信心未来会在约旦持续扩散,能如他所愿:“我们走在最前,做到最后,让贝都因人能有好的教育;也会持续陪伴难民,直到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

(文:陈怡伶本文摘自:《慈济》月刊第568期)

20140404_F1_在荒漠中走出一条路1踏着碎石与废墟来到洼地阿顿区定期关怀,政府正在扩建首都马路,这处安身之地愈来愈不安,贫民们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下去,志工陈秋华也担忧着。(摄影者:陈怡伶)

萨哈巴难民营位于安曼近郊,叙利亚难民在简陋帐棚中饱受饥寒之苦;台湾北区人医会及约旦志工带来米粮衣物,在寒风中帮孩子穿上袜套,暖身暖心。(摄影者:陈怡伶)

台湾慈济人医会志工在约旦举办义诊及发放,并带动当地医师关怀叙利亚难民与约旦贝都因贫民。伊拉克籍医师札伊德(左一)第一次加入义诊行列深受感动,邀约更多医师朋友投入。(摄影者:陈怡伶)

相关专题: 台湾慈济视频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慈济

人参与 评论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