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资讯 > 正文
布达拉宫珍宝馆打开西藏社会历史文化的新窗口
2009年07月24日 10:58正义网—检察日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7月18日,新华社发布了《布达拉宫珍宝馆即将正式开放》的消息。布达拉宫珍宝馆将展出宫藏文物200件左右,其中包括封诰、印鉴、礼品、文献典籍、贝叶经、佛像、唐卡、法器等。此次布达拉宫珍宝馆的开放,标志着西藏社会历史文化打开新的窗口。

7月22日,记者拿到了相关部门的批示,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布达拉宫管理处取得联系,前往采访。

珍宝初面世

进入珍宝馆序厅,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大型浮雕壁画,内容是五世达赖喇嘛赴京觐见顺治皇帝的场景。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应顺治皇帝要求赴京朝觐,顺治皇帝在南苑接见了五世达赖喇嘛,还特意修建了黄寺作为达赖喇嘛留京期间的住所,赏赐了大量珍宝。次年,顺治皇帝授予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的封号,达赖喇嘛的封号和其在西藏的政教地位正式被确定下来。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是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后正式确定下来的。自此,达赖喇嘛在拉萨统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区,班禅额尔德尼在日喀则统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区。 

浮雕壁画中心,顺治皇帝端坐在宝座上,五世达赖喇嘛坐在顺治皇帝右侧,上身微向前倾,像是正在叙述着什么,下边是几排陪宴的大臣和喇嘛,这幅壁画是西藏地方和中央从属关系的有力证明,同时也说明了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序厅中央,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像”。这尊造像通高81.4厘米,为密宗供奉像,也是坛城的一种表现形式。莲瓣中央为大威德金刚像,每片莲瓣上均有四尊密宗本尊携眷像,是典型的明永乐年中原宫廷造像风格。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堪称历代同类佛像之佼佼者。 

布达拉宫内珍藏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同治等皇帝御赐的珍贵长生牌、御笔牌匾等,分别供奉和悬挂在布达拉宫内最重要的殿堂、门楣,是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的重要历史文物。如“涌莲初地”,是乾隆皇帝赐给八世达赖喇嘛的御笔牌匾,寓意是“莲花初离大地”。 

“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是由藏、汉、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金字长生牌位。是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派员护送七世喇嘛进藏坐床时,赐予布达拉宫的。以后,历代达赖每逢藏历年初一和皇帝生日,都要对此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礼。 

释迦牟尼说法像,产于5至6世纪,是北魏时期的作品,也是珍宝馆中年代最悠久的文物,质地为合金。高30厘米,底径13.5厘米。

金刚亥母像,质地为铜镀金,产于15世纪,高41厘米,底径23厘米。 

此次展出的200余件宫藏文物还有封诰、印鉴、礼品、文献典籍、贝叶经、唐卡、法器等。

布达拉宫保护

对于布达拉宫古建筑的保护,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今年3月10日发布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保护办法》,为布达拉宫的保护提供了更加具体和切合实际的法规依据。 

新的保护办法,在布达拉宫的保护范围和具体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的追究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和细化。增加了关于应急预案、保护工作专家咨询制度和进出布达拉宫人数控制的条款,并对布达拉宫的非税收入重新进行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用于布达拉宫的保护。 

布达拉宫管理处负责同志说,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参观布达拉宫的人数急剧增加。为了减轻文物载荷,更好地保护布达拉宫本体建筑,有必要对进出人员进行总量控制。保护办法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惩罚措施,包括违章建筑和广告、违章拍照和摄像,以及从事危及布达拉宫的安全等活动,这对于布达拉宫整体的保护无疑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布达拉宫管理处负责同志说,布达拉宫的保护是一流的。在保护中,必须解决两个难题,一是游客拥挤的问题,二是厕所除臭的问题。限制人数对布达拉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布达拉宫的承受力不再处于危险之中。 

除了两大难题外,布达拉宫还面临两大危险,一是火灾,二是房屋老化,如果房屋漏雨,雨水流到屋子里,壁画就会被损坏。 

布达拉宫是土木建筑,如果着火,文物、经书将毁于一旦。针对布达拉宫的火灾预防,西藏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消防大队。 

为了解决雨水侵蚀的问题,由中央政府投资,布达拉宫二期维修从2002年6月26日开始进行。

【资讯头条】: 布达拉宫珍宝馆打开西藏社会历史文化的新窗口

【影音】:《问道》神通可以改变未来吗?

【两岸】:佛光山心定和尚讲授“解脱道与菩萨道”

【观点】:贪官信的是什么教?

【一日禅】:浮生若茶 品味生命的清茶

【觉悟】:慧海慈航:以柔克刚:蹲下去是为了跳得更高

【众生】:郭富城 喜看佛学书籍 获益良多

【佛艺】佛画:一枝独特的艺术奇葩

【书店】至为尊贵的皇室法宝:乾隆大藏经

【禅茶一味】:机锋禅意,好茶,好禅!

【心灵物语】:两只流浪狗的遭遇

【图片】:“东南佛国”天童寺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