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空大和尚的慈悲愿心,应台湾慈光禅学研究所及中华禅净协会的邀请,二〇〇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至八月七日,我们四川成都地区的佛教学者一行十余人,赴台湾进行了第三届“台湾当代佛教发展访问”。
第三届“台湾当代佛教发展访问团”共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佛教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多位专家。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台湾佛教发展近六十年来的经验教训,促进两岸佛教文化的交流。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代表团成员访问了慈光禅学院、慈光禅学研究所、香光尼众佛学院、埔里中台禅寺、法鼓山、玄奘大学、慈济大学等台湾重要的弘法机构,与僧尼、学者们进行了深入而坦诚的交谈,具体感受、体验了台湾的佛教状况,收获很多。
慈光寺
离开台湾,一晃两个月了,当初在宝岛所度过的日日夜夜,仿佛就在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其实,早在一年多以前,我在成都就拜见过惠空大法师,目睹了大和尚的音容笑貌,聆听了大和尚的发聩诲训。因为以前到过台湾,对于这片热土的神秘感早已不复存在,但当时的活动区域大多局限于几个学术机构,活动内容只是少数岛内外学者之间的纯学术交流罢了。只有这一次,才这样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台湾佛教的勃勃生机,体验到了台湾文化的浓浓氛围,触感到了台湾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人文土壤。
短短十多天的赴台访问,对于台湾佛教感触很多。略而言之,有这次来台之前没有预计到的几大意外。
一、是惠空大和尚的法门之深,出人意料。
这次来台,惠空法师说过:“两岸未通,商业先通。商业未通,文化先通。文化未通,宗教先通。宗教未通,佛教先通。佛教未通,惠空先通。”大和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去过大陆以后,多年辛勤奔走,为两岸佛教文化的交流,做了许多实质性的工作。未见大和尚时,即在多处听说过法师的大名和弘化事迹,见过大陆佛教界顶类人物对其大力称赞,可见大和尚早已在大陆佛教文化圈内颇具影响力。一年以前初见时,对于大和尚的感受是:不拘细节、很有魄力和能力、极富使命感、眼光远大。这次交流访问,与法师的接触多了,更加强化了这种印象。尤其是了解到法师目前正在从事的文化事业之宏大,亲眼看到道场并不算大、香火也谈不上旺盛的慈光寺,却肩负起了全面反映、归纳整个台湾佛教近百年历史这么重大的责任,真是令人叹服,像惠空法师这样的一批台湾佛教僧尼,真是台湾佛教界的骄傲,称得上台湾佛教发展的脊梁。
二、是僧尼素质之高,出乎意外。
首先要提到的,当然是惠空法师领导之下的台中县慈光寺、慈光禅学研究所、台北文殊院和中华禅净协会等机构的僧尼信众。这次赴台访问人数为多、内容多采,行程几乎遍于整个台湾,而且每个人大致都有着不同的安排,这对于接待单位的压力不言而喻。然而,以慈光寺、文殊院为数不多的出家、在家众,却将访问安排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其组织管理水平,客观地讲,应该是一流的,而且,慈光寺和文殊院的法师居士们,为了我们这一次访问,一个个从早忙到晚,毫无懈怠。我们在台期间,亲眼看见慈光寺、文殊院的法师们每天诵经做功课,又要编辑刊物、通讯联络等等,非常敬业负责、吃苦耐劳。妙实、妙元等慈光寺的师父们不仅车技出众,而且网络、排版等水平高超。
与大陆不大一样,台湾僧尼大多数毕业于名牌高校,即使不一定拥有大学学历,其自身本来的文化底蕴也相当深厚。这种俗世的文化基础,再加上修行生活赋予的特别修养,遂使得台湾僧尼勤于学习、积极跟随时代步伐,素质极高。这种素质体现在弘法活动之中,也时时呈露于日常的举止。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我到台北县汐止镇静修禅院,拜见了两位年长的比丘尼慧融尼师和真法尼师,辞别之后,再去朝礼山上的慈航道场。刚到道场门口,忽听背后一阵马达轰鸣,慧融尼师骑着摩托车一下子出现了,她将陪同我的妙实师遗忘在静修禅院的褡裢送了过来,再敏捷地掉转车头,在暮色苍茫之中,飞下山去。一个年逾七十的老人,居然有如此好的身手,真令还不到四十岁的我目瞪口呆,震撼不已。不分年长年幼,皆能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并将之运用于弘法过程之中,这就是台湾佛教的现实。
当然了,台湾僧尼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素质,是源于那种万事从足下干起、辛苦勤劳、敢打敢拼的台湾精神。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张勇
编辑:
李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