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向外传播,最早是在越南。自古以来,越南和中国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越南地处中南半岛,领土呈狭长形。由于几条东南向的山脉,使得东西间的交通颇为困难,而与中国紧邻的南北交通却较为便利。在很早以前,越南与中国就有来往,中华文明已进入越南。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把越南划入了中国的版图,并设置交趾等九郡。汉文化进一步对越南的渗透,使得处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受双重影响的越南,在表现印度文明的地方不多,而处处表现出中华文明的痕迹。
东汉末,由于黄巾军农民起义,许多中国学者纷纷远走他乡,来到交趾(今越南河内地区)寻求避难,当时的交趾太守士燮为苍梧郡(今广西梧州)人。他虽然仅是一名太守,但因为汉末的农民起义,统治者已无更多的精力对远在南方的交趾等地进行监督管理,于是,士燮便让他的3个弟弟分别担任合浦、南海、九真三郡的太守。所以,士燮在交趾一带声名显赫,势震一方,使得交州(州治在苍梧)刺史的势力也相形见绌。
士燮早年曾游学洛阳,精通《春秋》、《左传》、《尚书》等,在越南有着“儒生之王”的称誉。汉末农民起义,士燮以学者及保护者的身份为南亚寻求避难的中国学者提供了一块较为安全、宁静的学术交流之地。当数以百计的中国学者涌入这块偏远地方的同时,也给这块地方带来了中国的学术思想,一时使得交趾的学术界、思想界十分活跃。汉代在中国流行的儒家思想、黄老学说及神仙辟谷长生不老之术也在越南流行起来,中国文化很明显地渗透到越南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国佛教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传入越南的。
现在一般都认为第一个将中国佛教传入越南的是牟子。
牟子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论著《理惑论》的作者。《理惑论》由自序与37篇正文组成。正文以问答的形式,通过对儒、释、道三家之间的比较,试图把佛教置于儒、道之上。自序其实是个人小传。自序中说,牟子是交州苍梧人,从小修习经传诸子之学,并对兵法及神仙不老之书也深有研究。公元189年,灵帝殁后天下纷乱,只有交趾是一块较为安宁的地方,于是,牟子陪同母亲来到交趾。当时的交趾,南下学者云集,各种学术思想极为活跃。特别是神仙辟谷长生不老之术泛滥,于是牟子经常引用儒家五经的理论来驳斥这些道家术士。牟子于26岁时回来苍梧娶妻,其后周旋于官场。后来是否又前往交趾弘法,自序中并没有交代,但由于其中提到“锐志于佛道”,于是被后人认为是将中国佛教传入越南的第一人。
其实在中国佛教传入越南前后,从海道而来的印度佛教也已传入越南。成书于15世纪的越南神异传说集《岭南摭怪传》,已提及在3世纪前后(汉献帝时代)就有印度僧人伽罗奢梨住在越南福严寺弘传佛法。
牟子离开越南以后,越南佛教发展的情况史料记载不多。倒是在近半个世纪后,有一位祖籍康居的僧人康僧会从交趾来到当时的吴国的都城建业(今南京),为江南带来了佛法。
据《梁高僧传》记载,康僧会的祖先是康居人,世居印度。其父因经商而移居交趾,康僧会即出生于交趾。十几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他便在交趾出家为僧,出家后勤修苦行,精通三藏。公元247年(吴赤乌十年),康僧会来到当时还没有佛教的建业,设像行道,传播佛法。由于康僧会是外国人的长相与比丘的服装,东吴的人初次见到他,都觉得非常惊讶。但孙权对康僧会的到来表示欢迎。应孙权的请求,康僧会于静室中经过21天的焚香礼请,终于感得佛舍利。孙权赞叹为稀有之物,立即建塔供养,建初寺一带也被称为佛陀里。康僧会在建初寺前后30多年,讲授并译出了《阿难念弥经》、《镜面王经》、《察微王经》、《杂譬喻经》、《六度集经》等,还为《法镜经》、《道树经》及安世高翻译的《安般守意经》注解、作序。他还曾从安世高的弟子陈慧那里学习褝法。《安般守意经》经康僧会及后来道安的作序、注解,对中国禅法的影响很大。
康僧会在交趾出家,说明当时交趾已开始流行佛教。现存康僧会所译的叙述佛陀本生故事的《六度集经》9卷,《牟子理惑论》中唯一引用的佛经就是《六度集经》中的“太子须大孥”的佛本生故事,从这一点可以说明汉译佛典当时已传入交趾。也有学者认为《六度集经》是康僧会在交趾译出来的。就算这种说法成立,至少也说明当时交趾的佛教徒也在用汉译佛典的办法来传播印度佛教。这一点从支疆梁接汉译《法华三昧经》也可以得到证实。
支疆梁接是印度高僧,据《开元释教录》卷二载,他于公元255年,在交州(州治在龙编,今越南北部)汉译了《法华三昧经》,当时是由中国僧人竺道馨在场记录整理而成的。《法华三昧经》即是《正法华经》,也是《妙法莲华经》的第一个汉译本。竺道馨在交州协助支疆接汉译佛经,说明中国僧人已进入越南,中国佛教已开始在越南传播。
编辑:
李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