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觉悟 > 正文
深入经藏:赞叹净土 一句弥陀统摄一切法门
2009年07月06日 09:23摘自《净业》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签: [明旸法师] [深入经藏] [念佛] [阿弥陀佛] [净土]

念佛未得定前,与禅迥异,因禅心非欣厌取舍,而念佛则欣取乐邦,厌舍秽土;禅心不能着境,一有所着,便失本来,而念佛则心境对待,能所宛然;禅心应远离法执,而念佛则要利用法执;禅心即是法性身,非生死义,而念佛则应作死此生彼想,凡此种种,系是禅净互异处。但是,若到已得定时,则不同了,念佛三昧的境界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当前一念心性与十方诸佛法身融合,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这时便离开六识分别,与禅门真如三昧,无二无别而变为禅净不分了,这样看起来,若说净即是禅,有何不可?

现在再来说律,戒律的作用,能防范身、口、意三业,使之生善去恶;但是修净土法时,身礼佛,口念佛,意思佛,这样三业既已集中,六根自然都摄,若说生善,是集生善之大成,若说去恶,试问三业既已集中在佛,此外还有什么闲家具,可以把来造恶?这样看起来,说净即是律,有何不可?

至于教呢,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若论文字,只有六字;若论作用,可以说三藏十二分教理,都在里许。也可以说,释迦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也一字不遗的都在里许,并且研教之目的在于生信解、启行证,而念佛的作用正所以息妄心、得正念,实已超过信解,而直达行证的阶段。所以学者若能念佛,则无需研教,而一切教义已是具足,这样看起来,若说净即是教,有何不可?

至于密呢?注重三密加持,强调即身成佛,获得六种无畏,是密宗的特色。但净土法门的三业集中,实际上和身、口、意三密加持,无甚分别;而念佛的作用,能使我心佛心融合为一,而当三昧现前时,但觉性光交错,凝成一片,实不能分别何者为佛,何者为我,故当念阿弥陀佛时,念者自身即是一尊阿弥陀佛,这样就是说即身成佛,有何不可?即使未得三昧,而当念佛时,为了感应道交,佛光摄受故,行者当前,即为佛神通力用所加被,如是当何所畏?这样看起来,若说净即是密,有何不可?

综观以上诸义,就可以恍然悟道:为什么古今的许多名师大德、高人达士之修学佛法者,都提倡修净土?而范古农居士也说过:“学在唯识,行在净土。”可知愈深入经藏,就愈赞叹净土;只有不信者,这才轻视净土念佛法门。

【资讯头条】:西藏布达拉宫等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接近尾声

【两岸】:2009年佛光山儿童夏令营 近两千儿童大会师

【观点】:《敦煌写本坛经》是“最初”的《坛经》吗?

【心灵物语】: 一个终身受用的测试题

【一日禅】:莫总遥望 美丽的风景其实就在身边

【素食】:松间的音乐队 借与春禽养子孙

【禅茶一味】:一休与一路

【佛艺】:石窟从印度到汉地的演化(四)

【风光图片】:佛国名刹:阿育王寺

【众生】: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与佛教

【书店】:《关于这颗心》—戒定慧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明旸法师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