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观点 > 正文
《人间佛教要略》:可操作性的修学方法
2009年10月09日 09:35佛学研究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不但出世法非恒心不能成就,即或世间法不经一番坚苦磨励,也难成大器,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如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一生成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圣德大业,著作等身,为儒家最后的精神偶像,终其一生,对理学修养始终孜孜以求,看他的日记,时时刻刻充满了自责与反省,其极细微处如白天有一错误的念头也在反省之列,真正做到了儒家慎独的功夫,比“吾日三省吾身”的功夫更绵密,曾国藩曾作一对联:“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其追求人生境界与修养的雄心壮志可见一斑,以曾国藩这样的圣贤,身负奇伟之气,雄才大略,斡旋乾坤,在其遭遇困厄时尚有五次自杀的举动,可知做任何一番事业都不容易,也都不是一蹶而就的。

印顺导师谈到:“初学菩萨而着重于十善业,即以人身学菩萨道的正宗。太虚大师宣说的【人生佛教】,即着重于此。大师平时,坦白的说:“我是凡夫而学修发菩萨心的。”以太虚大师这样不世出的天才,尚且如此谦卑,真让我们这些后生晚辈惭愧之极,无地自容。导师又言:“以人间凡夫的立场,发心学菩萨行,略有两点特征:一、具烦恼身:凡夫是离不了烦恼的,这不能装成圣人的模样,开口证悟,闭口解脱,要老老实实地觉得自己有种种烦恼,发心依佛法去调御他,降伏他(慈航法师晚年,发愿离淫欲心,也就是真实的佛子模样)。”有人说:如学佛的或出家大德,内心也充满烦恼,这怎能使人归敬呢!这些人把烦恼看得太轻易了。依【大涅槃经】说:有四依菩萨,可以作为众生的依止(师)。初依,即具足烦恼的初学发心者。初依菩萨对佛法的根本理趣,有相当的正确体认;自己学修菩萨行,也能引导众生来学。他虽没有断除烦恼,但能摄化众生,向于烦恼所不染的境地,所以能为大众做依止师......凡依人身而学发菩提心,学修菩萨行,务要不夸高大,不眩神奇。如忽略凡夫身的烦恼覆蔽,智慧浅狭,一落装腔作势,那么如非增上慢人(自以为然),即是无惭无愧的邪命。依人身学菩萨行,应该循序渐进,起正知见,薄烦恼障,久积福德。久之,自会水到渠成,转染成净。”  

印顺导师谈到凡夫修学菩萨行的两个特点,其一是具烦恼身,学佛需从基础做起,要勇于承认自己是博地凡夫,烦恼缠身,学佛便是一个不断降伏烦恼的过程,正如神秀大师的诗偈:“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烦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降伏它,只要能够时时勤拂拭,勇于和烦恼习气做斗争,久而久之,自然能够转烦恼为菩提。慈航法师为近代高僧,圆寂后肉身不坏,以这样的行持尚且晚年发愿离淫欲心,可知断除烦恼之难,绝非我辈凡夫所能想象,因我们平常所认为的烦恼太笼统,也太简单了。平时好象有事的时候才有烦恼,也就是说有困难的时候才有烦恼,实际上烦恼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别的且不说,人生最大的烦恼就是死亡,这是最根本的烦恼,所以人的烦恼将是持之终生的,面对烦恼,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去面对它、战胜它,而不是选择逃避。通常还有另一种情形,很多人以为只要一出家,将在家的衣服脱掉,换上出家的衣服,就没有烦恼了,所以当世人遇到绝大的困难,或是思想上想不开的时候就会说,我去出家算了,一了百了,其实这是大大的误会,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出家当然应该是身心俱出,如果身出家了心并没有出家,“身在曹营心在汉”,那出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如果身没出家而心已出家,那是应该极力赞叹的,也是真正的“功德无量”,很多人不明白,在家有在家的烦恼,出家亦有出家的烦恼,“我要学佛”和“要我学佛”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关于自度和度人的关系问题也是困扰很多学佛人的根本性问题,有很多人认为未能自度、焉能度人?自己在没有修证到果位或者没有开悟之前是不能为人师的,否则便是狂妄自大,印顺导师则明确的告诉我们,《大涅槃经》说:有四依菩萨,可以作为众生的依止,所以孔子也讲:“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应该避免妄自尊大,如孟子谓:“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即便有所证悟也不要在人前标榜自己,另一方面也不要妄自菲薄,应将自己的修证经验与人分享,这样的态度才是中庸之道。”

印顺导师谈到了修学菩萨道的第二个特点:悲心增上:“初发菩萨心的,必有宏伟超迈的气概。菩萨以利他为重,如还是一般人那样的急于了生死,对利他事业漠不关心,那无论他的信心怎样坚固,行持怎样精进,决非菩萨种性。专重信愿,与一般神教相近。专重修证,必定堕落小乘。初发菩提心的,除正信正见以外,力行十善的利他事业,以护持佛法,救度众生为重。经上说:“未能自度先度他,菩萨是故初发心”。应以这样的圣训,时常激励自己,向菩萨道前进。”

菩萨必须具备大丈夫气概,正如古德所言:“修行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之”,何为大丈夫?孟子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必胸怀坦荡,大公无私;大丈夫当取义成仁,义无反顾;大丈夫当为法忘躯,无欲无求;大丈夫当忧国忧民,心怀天下。

如孟子“平治天下舍我其谁”者是大丈夫,如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者是大丈夫,如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者是大丈夫,如关羽“赤胆真心忠义千秋”者是大丈夫,如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者是大丈夫,如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者是大丈夫,如玄奘“万水千山为法忘躯”者是大丈夫,如达摩“心如枯木面壁九年”者是大丈夫,如鉴真“矢志不渝六次东渡”者是大丈夫,如紫柏“平生三大负”者是大丈夫......菩萨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他们真正达到了无我的境界。

记得读明尧居士《铸造菩萨的人格,做生活的大丈夫》一文,深有所悟,文中将菩萨的人格做了清晰全面的解读,读之荡气回肠,慷慨激昂,文中充盈的浩然之气一如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在临刑前吟诵的绝命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真惊天地,泣鬼神,声震寰宇。文中所讲大丈夫的洒脱之处亦如古德临危时之偈:“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面对死亡能如此淡定,如此从容,如此洒脱,非参透生死之真义者不能为之。

【头条】:明代古寺现身青岛夏庄 同时发现西莲台遗址

【两岸】:心定和尚:放下染着的欲望 解决人生的烦恼

【禅茶一味】:禅茶联:招隐寺  

【素食】:为什么粥养胃而泡饭却伤胃?

【觉悟】:菩提一叶——选择积极的心态 让生活充实起来

【一日禅】:做事的人在 努力的心在 困境也可以走出一条活路来

【心灵物语】:打好自己手中的牌

【众生】:流浪歌手陈星皈依三宝

【佛艺】:双林寺的雕塑艺术(一) 

【书店】:西藏睡梦瑜伽——教你如何在梦中修得健康和智慧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悟一法师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