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观点 > 正文
池田大作:以佛教的思维方式解析生命现象
2009年08月25日 11:08《法音》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观点] [池田大作] [佛学] [生命]

(二)佛教的生命观

在这一部分里,池田大作展开了对佛教生命哲学的论述。

天台宗大师智顗曾把有情世间(众生)区分为十界(六凡四圣),其秩序由低到高分别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堂、声闻、缘觉、菩萨、佛,并提出了十界互具(互相包含、具有、转化)及一念三千的理论。

池田大作正是基于十界的互具理论,来论证佛教的生命观,解释人类的存在,同时也提出了人类解放的原则,指出人类生命不断进化的前景。

池田大作认为:十法界是从人类切实的经验中所抽象出来的人类存在的十种状态。这十种状态,它们就内在于个人的自我之中,作为每个人的生命的基础,正是在这不同的基础上才建立起了不同的人格。现实中的有情世间其真实的情形往往是:众多的人们只是生活在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或六凡界之中,却往往忽略了菩萨与佛陀这最高至上的人生境界。他认为,在前三界中,人的自我以本能欲望为生命的基础,人们就像动物一样沉缅于肉体或本能之中,从活着就是为了吃喝的人,到不能戒绝毒品的人都属于此界。而第五界“人界”则是一个不仅人自身保持其心理上的宁静,而且与外界也和谐圆融的这样一种境界。在这里,人类生命的源力受到适度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人能够名副其实地作为人而生存。从总体上看,这是一个“值得赞誉的境界”。

声闻与缘觉是超越六凡的中介,人们经过这一中介即可达到菩萨界。在菩萨界,人格或生命的基础正是作为佛教根本原则之一的慈悲(怜悯)。慈悲的本质是利他,即:设身处地地替他人分担哀愁,并以拯救他人出苦海为最终目的。因此可以说,菩萨界的特质是利他的。一旦自我的各种良好的品质,诸如智慧、慈悲、决断力等,由于施善于人而与那深藏于人类生命内层的同情感的源力结合时,自我也就达到了菩萨界。

基于佛界基础上的人格,此时已能超越其自我,并超越菩萨界。而基于佛界的内在生命力是纯净的,极充沛的。这种生命力它会从自我传到家庭,传到邻里及社会,进而在环境中,在其它生命内部引起变化,从而使它们获得一种新的,富有活力的性质,并最终将扩散到整个世界。这是使人类从苦难和毁灭的危险中得到拯救的希望之所在,亦即是引导人们达到真知常乐的佛的境界。

池田大作指出:佛教的真义,其实并非要划分出从地狱——人——佛陀的十界。自然,十界亦有它的作用,因为佛教的十界,它们既是一种主观感受,也是一种客观标准,它使人们能够据此分析自我处在哪种境界,并为人们指出生命的完满境界究竟何在。池田大作又进一步指出:在这里,重要的是“互具哲学”,即佛教十界互具、十界圆融、一念三千的理论。因为这种哲学告诉人们:每一个生命体都包蕴着其它的生命体,每一界都包含他界。它们彼此包容,相互过渡,圆融一体。在这里,最为根本的就是应当通过切实的佛教修行实践来展现出自我的佛性,从而把生命建立在佛的基础上。

佛教主张人生就是苦,而苦的真义又具有二重性,其一是这种苦是永久苦难的导因。例如,人类虽然用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适合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从而满足了人类生存的欲望。但同时,它却又放纵了存在于人类生命中的欲望之魔,使人们成了欲望的奴隶。如果人类滞留在这种欲界,则人们将难以自拔,从而也就不能超出六道轮回,而只能在低级的欲界中徘徊受苦。其二是这种苦的现实也能进一步变为激励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因素。例如:经历过饥寒交迫的人就会对处于同一境地的人倍加怜悯。而在“丛林法”下生活过的人,也就特别能够理解畜生、阿修罗界的愚蠢与无知,而由于他们的觉悟,就使得他们能够帮助他人正视其自我,并认清他的自私欲望的虚幻。

池田大作认为,如果人们面对苦难就悲观绝望,那就是堕入了“无明”,这又是苦难的根源,因此,对生命的认识首要的是觉悟。要明确自我所具有的灵智、美德以及各种潜能,并获取自身的独立与自由。一旦我们把苦难看作是自我发展和自我进步的机会,那么,人们将会发现,过去的经验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人进一步走向真乐的境界,这时,便体现出了菩萨的状态,而这种利他行为同时也是有利于巩固其自身中佛界的基础。

同样,要是不接受其它九界的冲击,那么,人的自身也不可能把佛界设立为自己生命的基础。而一旦他把自己的生命建立在佛的基础上,并进而认识到佛界本身就兼容各界时,那么,十界中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一种状态以及外部世界的一切影响,都将会转化成自我发展的刺激因素。因此,通过帮助他人,一个人也就获得了其自身的改变。池田大作认为,这就是基于十界圆融互具理论的人类解放的原则。因此,设立佛界为生命基础的根本途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教的教义,因为,在不懈地进行佛教实践的同时也就是在汲取宇宙的生命力,并使它圆融精纯地流布于自身。

池田大作这样评价佛教的十界互具理论:“这是一种重实效的哲学,它使人能超越恐怖与绝望,它使人类能够避免战争与邪恶,从而进入到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它引导人完善自身的命运,因而,这是一种基础性的哲学——一种更为人道的文化与社会将座落其上。这也就是人类解放的哲学。”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池田大作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