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不离》:越吝啬,活得越穷


来源:《不离》

人参与 评论

摘自:《不离:法王人生开示录》 晋美彭措口述  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阅读提示:书中一些教言似乎尖锐,个别人看后或许有如坐针毡之

摘自:《不离:法王人生开示录》 晋美彭措口述  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阅读提示书中一些教言似乎尖锐,个别人看后或许有如坐针毡之感。但正如阿底峡尊者所言:“击中要害的批评,是最殊胜的教言;指摘弟子过失的师父,是最好的上师。”爱之深,才会责之切。

贪也是白贪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引生贪欲的外境,若去观察其本体,不过像水泡一样没有实义,又有什么可贪的呢?

外境既然无实有,再往内观察自己的心,它也同样不存在。尽管我们生起的每个心念,看似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但若仔细去剖析,就会发现它是刹那性的,当下生、当下灭,本体犹如虚空,了不可得。

既然所贪的“境”不存在,能贪的“心”也没有,那又岂能生起贪心!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贪心根本不存在,为什么我仍在贪执呢?”这确实令人非常遗憾。因为凡夫被无明所障蔽,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往往当成了真实不虚,进而不断产生执著、烦恼、痛苦……说白了,这完全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当然,明白了贪心是空性的,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还要证悟。就像一个人只是理论上懂得了怎么开车,却从来没付诸行动的话,那不叫真正会开车。

证悟的方法,在佛教中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中观的方法来推理、观察,也可以用大手印、大圆满的窍诀,借助于上师的加持而现见心性。但不管用哪一种,大家务必要牢记:一切法在究竟上虽然是空性,但对空性也不能执著!

越吝啬,活得越穷

在生活中,有些人对于财物,连自己都舍不得享用,布施别人就更不可能了。

这种人在临死之际,其吝啬本性会对解脱产生巨大的障碍,命终后甚至会转生成饿鬼。即便再生为人,也必然恒常感受贫穷之苦,生生世世都与财富无缘。

所以,我们务必要想方设法断除吝啬。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佛教 《不离》 法王 索达吉堪布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