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山
西安城南的终南山是一个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历史名山。它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终南山,以其居天之中、都之南,故又称“中南山”。《诗经》、《山海经》称其为“南山”。汉武帝于元封二年(前109)祀太乙神于此,建太乙宫,故又名“太乙山”(也做“太一山”)。据考证,“终南”之名始见于《尚书·禹宫》。宋人所撰《长安县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去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今天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终南山,是指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具体讲就是秦岭山脉的中段。它东始蓝田,西经长安、户县、周至,东西走向约10公里长,海拔2000多米,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包括太兴山、嘉午台、翠华山、南五台、小五台、青华山、圭峰山、紫阁山、万花山等数十座名山秀峰。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绵延数百里,群峰峻岭,层层叠叠,峰峦叠嶂,沟壑幽深,古刹佛寺,依山挟势,腾云驾雾,携水伴湖,竹掩松映。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修道胜地,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终南山作为中国佛教的圣地,其渊源可以追溯至佛教初传不久的汉、晋时代。
户县境内终南山北麓的白马昭觉寺(后称罗汉寺)和鸠摩罗什译经之所大寺(即草堂寺)都是早期的寺院。东晋十六国时这里不仅是第一个国立译经场,而且也是第一个管理全国佛教事务机构的所在地。至唐代,更是达于鼎盛,有“长安三千金世界,终南百万玉楼台”之称。不仅如此,终南山还是佛教诸宗的策源地。陕西社科院陈景富研究员在文章曾这样写道,“佛教宗派祖庭多,习惯上将中国佛教的宗派分为八宗,即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净土宗、华严宗、律宗、禅宗、密宗。如果将三阶教也当作一个宗派看待,则总共有九宗。九宗之中除天台、禅宗两宗外其余七宗祖庭都在长安,而七个祖庭中又有三论、三阶教、净土、华严、律宗五宗的祖庭草堂寺、百塔寺、香积寺、至相寺、净业寺地处终南之中,唯识宗创始人玄奘三藏塔院兴教寺、华严宗祖师杜顺、澄观的塔庙华严寺和律宗的重要寺院丰德寺也都与终南山近在咫尺或者就在山中。”
同样,终南山也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据传,周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于是楼观台就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
隐士之乡
终南山之所以为世人所瞩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隐士文化”。终南山自古就有隐逸的传统,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
相传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磻溪谷中隐居,他用一个无钩之钓,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秦末汉初,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四位先生,年皆八旬有余,须眉全白,时称“四皓”,先隐居商山,后隐居终南,终成大业。“汉初三杰”的张良被人称为是“汉初第一谋臣”、“谋臣中第一高人”,可谓是千古“帝王师”,然而他深知刘邦是一个只可共患难,不能同享福的人。因此他不待刘邦动手就主动请辞:“我家世代是韩国的丞相,韩国灭亡之后,我不惜万贯家财,为向秦国报仇,天下都为之震动。如今我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却成了您的老师,封地万户,位至列侯,对于一个平民,这已经是尽头了。我张良能有今天已经很心满意足了。从今我将抛弃人间俗事,要学那神仙去了。”就这样功成身退的张良“辟谷”于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终。晋时的王嘉、南朝宋时的李和、隋唐五代的新罗人金可记、药王孙思邈、仙家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金元时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明清时江本实等都曾隐居终南山。
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有一个有名的道士叫司马承祯。多次被朝廷召用,但他无意于做官,总是请求回归他喜欢的浙江天台山。当时有个叫卢藏用的朝官对他说:你想隐居,终南山不就是一个好地方吗,干嘛跑那么远?司马承祯答道:依我看,终南山不过是一条当官的捷径罢了。这就是成语“终南捷径”的来历。
说到隐士,不能不提陶渊明。千百年来陶渊明一直被人们称为是“真正的隐士”。他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充分地表现了他的超凡脱俗、高蹈独善以及志在求其心性之真。然而,陶渊明是不是真的就是隐士呢?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酒之关系》一文中这样评价陶渊明:“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心……”由此可见,历史上的那些隐者,大多是“身隐心不隐”,也就是假隐,一旦遇有建功立业获取名利的机会,便欣然出山,为主子效力去了。
与古代那些以入仕为目的假隐者不同,当今终南山中的隐士,是真正的隐士,他们隐居不是为了求官、不是为了发财。他们隐居是为了修身弘法,为了摆脱了世俗的纠缠和污染、获得了心灵的纯洁和宁静,为了了悟生命和自然的真谛,从而使灵魂得以净化和升华。终南山历史上高僧辈出,缁素云集,出现过智正、静渊、普安、静蔼、灵裕、虚云等多位高僧大德。尽管许多的高僧、高道、名士都曾在终南结茅蓬隐居苦行,然而终南山却始终不被现代人所重视。直到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的一部《空谷幽兰》横空出世,国人才知原来我们的终南山还有着如此的魅力与价值,简直可与希腊的奥林匹斯山相媲美。如今,终南山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还存在隐士的地方。在这个红尘喧嚣、物欲横流的时下,仍然有相当多的修行人毅然舍弃世间的一切繁华,来到这个静谧的山林精进苦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欣慰。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史飞翔
编辑:
李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