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经》
大乘佛教的很多宗派都以《般若经》为依据,此经的某些部分可追溯到西元前一世纪。这些经典强调用否定法和悖论,作为一种手段来接近的神秘直觉的真理;并觉知内在离言绝相的自证分。一旦了达空义,所有的颠倒妄想就会消除,修行者才能见道,达到和光同尘的境界。禅宗就是以破我执和法执来开示悟入的。
禅宗认为对于佛经中甚深微妙的智慧来说,“自我”这个相续的过程,是很难去把握和理解的。直至西元二世纪龙树大师在他中观思想中论述“中道”,才传授如何见性顿悟。顿悟往往就是针对简单的日常生活中一个公案或者一个甚深难解的问题去参破的。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深妙难解的公案或问题,起疑和不断参悟才能顿悟。这些禅经和公案用他们自己特有的方式,引导心的解脱。
《华严经》
《华严经》是大乘佛经巨著之一,它也促成了中国华严宗的产生。其基本教义涵盖了从“恒沙众生本具如来清净佛性”到迷途众生轮回,以及菩萨用慈悲和大智慧引领迷途众生开悟,转生死为涅盘的大乘精神。这部经典也使用否定的方式表达了华严宗的转识成智,诸法性空的核心思想。它还认为第一义谛要通过直下起观;才能证得。它的重点是万物相互关联和互相映射,主张一微尘可以映现大千世界,因此,每个粒子都蕴含宇宙的本质,每一微尘都具佛性,永恒和刹那平等无碍,空间和时间没有本质的界限,由此众生才能悟入佛的海印三昧的境界。
圭峰宗密作为八世纪禅宗兴盛时期的华严宗五祖和禅宗法眼一脉的集大成者,阐述华严哲学思想的基本义理,这是离诸心物二有,垢净两边的理念。宋代的中国禅宗大德对禅的内证境界和华严思想完成了会通禅教的大融合。
《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侧重于解释“不二”的义理。这种思想来源于大乘佛教。其主要倾向于在家佛教徒对于大乘佛教的发展,展示出佛教徒济世和出世的慈悲精神。因为其侧重觉悟的思想,所以历来广为禅修者所重视。《维摩诘经》定义了什么是正确的禅定,以及如何既能不离世法,又能修习出世的禅定,以实现内心的清净的智慧。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诸法性空的基础上的。
此经以维摩诘菩萨的故事;强调出世间智和菩萨济世智慧,是平等不二的。他用离言绝相,不答而答的智慧,去超越了所有的问题和答案。维摩诘居士在被问到见地的时候,以默然而回答了他对实相的解悟。文殊菩萨称赞他,并解释说这种不一不异性,即是空性。
作者:
大悟法师
编辑:
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