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学:马祖道一禅法之探讨
2009年09月07日 17:48《马祖道一与中国禅宗文化》 】 【打印共有评论0

因为“无念”之心,能除去生死的根本,获得如来的无上珍宝。所以,他认为在领悟“平常心”心的特定含义,用“平常心”而行,在行住坐卧接机应物的日常行仪中都能与“道”相应。由此可见,道义所说的“道不用修”、“平常心是道”具有深远的含义,不是一般人所认识的“不用修”和“平常心”的简单概念。“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到“平常心是道”贯穿了道一禅学的基本思想,也是他教导学人次第渐进的基本方法。他的禅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基本上是采用了般若中观的根本教义和手段。“即心即佛”就是从世俗谛上对心佛的肯定,随顺世俗提出心佛的存在,引导学人建立起“自心是佛”的信心,是为方便假名;而“非心非佛”一方面是在缘起假名所显示心佛皆空的真谛义,另一方面是为了破除学人分别于心佛而作的种种分别;“平常心是道”就是不落于空有两边的“中道思想”,也是为了避免学人产生空有、即非两边的执着而提出来的中道行。

四、小结

道一生活的年代,中国佛教各大体系的思想都已基本成熟,他的禅学思想糅合了当时主要宗派佛学的思想而建立起来的,所以他的禅学思想不是单一的。“一切法皆是心法,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体现了“万法唯心”的宇宙观和修行观;“即事即理都无所碍”到“道是法界,乃至何沙妙用不出法界”,这与法界缘起的华严思想极其相似;“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达本性空,更无一法,性是自门,性无有相,门亦无门”、“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凡圣情尽人法俱空”,体现了般若中观的思想;“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名大法身”、“有为是无为家用,无为是有为家依,心生灭义,心真如义。心真如者,譬如明镜照像,境喻于心,境喻于法。若心涉外因缘即是生灭义,不取诸法即是真如义”、又是《大乘起心论》“一心二门”的真常思想。总之,道一的禅学思想是多方面的,但无相无念的中观思想是其主流。道一的禅学思想不仅盛行于当时,对后世更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思想风格在百丈淮海和再传弟子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后来出现了临济和沩仰两大宗派。

« 前一页12345678后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