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经》是所有佛经中最为短小而又精练、蕴藏大乘佛教精华之经典,其开首即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属认识感受的范围,拘於五蕴便能蒙掩人们的真如佛性。若能以般若智慧了解到色身有坏,感受舜时而过、皆为空性,不困於色身坏而畏死亡,不或于感受而贪欲想,则能度过这些苦因,此为观世音菩萨的法门。观世音菩萨慈悲救世,此经则讲运用般若智慧度达彼岸,因而体现悲智不二的精神境界。
《千手经》是影响最大的密宗观音经。智通、智遍、苏哺罗、菩提流志、开元三大士等都译有千手经,名称内容略有不同。但以西天竺僧人伽梵达摩(意译为尊法)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流行最广。唐菩提流支于神龙三年(707)所译的《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经》,与智通本为同异译。经中有大身咒九十四句,受持法及功能,十二种印咒,十肘曼荼罗法,四肘水曼荼罗法,以及成就法与画像法。下卷有三至廿五种印咒法,末附大身咒之梵本原文。伽梵达摩译本则依据另一完全不同的梵本,各有详略,即智通本多廿五种印咒及曼荼罗坛像法,而伽梵本多诵咒成就法。此外,密宗大士金刚智曾译有二种千手经法,即《大悲心陀罗尼》与《大身咒本》,前经有113句梵文咒,后者与伽梵达摩本各有异同。金刚智与不空也都译有《大悲心陀罗尼》、不空还译有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善无畏译有关于造像法之经,题伽梵达摩译的一种《治病合药经》其实只是《千手经》中诵咒成就法部分。至宋代知礼又集出了千手经的行法,清代读礼等又加续订。不空所译《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则属金刚乘密法系统。而苏哺罗所译《千光眼菩萨秘密法经》,讲四十手之法,并说此坛埸本尊契,千手眼即出《千臂经》中,应是另一系统经本。宋代知礼还集有《行法》。观音咒语系列还有不少,若《请观音消伏毒害咒》《白衣神咒》、《六字明咒》等。
宋代天息灾曾译《大乘庄严宝王经》,此经在汉地观音信仰已未产生多少影响,但这四卷全经皆讲以观音,特别阐释六字大明咒。而且其起源应很早,传入藏地也很早;在印度有重要的观音经本与之密切相关。因而以此经理解藏地观音信仰则有很大好处。如藏地六字明咒的极为普及流行,四臂观音像的盛行,都是合乎此经内涵。
作者:
佛教频道栏目组
编辑:
闫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