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大陆佛教学术刊物出版研究
2009年09月24日 17:53佛教慧海资源库 】 【打印共有评论0

最后,从20世纪的佛学刊物的命运来看,除了少数个别的刊物一直坚持下来,大多数刊物的存世时间都非常有限。例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但有两个主要原因是不得不提到的。第一个是人事和经济上的原因。《内学》在第四辑《本院纪事》里说:“本院法相大学特课,原在第二院开办。十六年(引者案,指1927年)三月以后,军队驻入院内,历久不去,教授管理,均感困难。院务会议议决,到十六年暑假期满二年,暂行停办。其成绩优秀之学子,分别留院工读。同时第一院各部组织,亦因经济关系,缩小办理,问学部取消,研究部亦停顿。至十七年春,学友渐集,各种讲习,积极进行,研究部颇复旧观,惟大学特科以种种牵制,一时尚无续办之望。”“本院校刻经论,历年未缀。十六年三月以后,刻匠工价陡涨,条件繁苛,无法维持,遂告停顿。… …”[21]可以看出,导致《内学》停刊的原因,一是军队进院,造成“教授管理,均感困难”;二是“刻匠工价陡涨,条件繁苛,无法维持”。《微妙声》、《佛学月刊》等,虽然没有说到经济的原因,但从它的出版周期越来越长,而且经常是以几期合刊的形式,或者篇幅越来越少的情况来看,至少说明这些刊物已经到了难以支撑的地步。更多的刊物则是办刊一二年即停刊。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局势的关系。日本军队的入侵,支那内学院被迫迁往四川江津,《海潮音》大量的压缩篇幅,整个抗战时期,其出版的总量,还抵不上正常时期时一年出版量。另一份当时最有影响的《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也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于1937年4月停刊。60年代因“文革”的影响,《现代佛学》被迫停刊等等。现在中国佛教界正在走入一个最好的黄金时期,寺院经济的状大,使办刊的资金已经不成问题。国家实行了完全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支持鼓励学术研究的活动。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佛教里那些对当代社会精神文明有益的补充,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所有这一切对佛教的学术活动将会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与之相应的是,佛教的刊物出版也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P>

[1]释东初著《中国近代佛教史》第237页—238页。台湾东初出版社,1978年。

[2]此目录系华东师范学院历史研究所何建民博士提供,特此鸣谢。

[3]《微妙声》1936年11月25日版。

[4]《微妙声》和《佛学月刊》 的情况,系根据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佛教学者苏晋仁先生所藏的此二刊合订本而作出。特此鸣谢。《佛学月刊》的卷数和期数及年份,据笔者所见为这么多,或许还有遗漏之处,请方家补识。

[5] 竺摩《竺摩启事》,《觉音》第十二期,第4页。

[6]《文教丛刊》第一期第三页。东方文教研究院1945年2月版。

[7]《文教丛刊》第一期封3。东方文教研究院1945年2月版。

[8]《 微妙声》第七期、第八期、卷二之一连载。

[9] 参见阮仁泽、高振农主编《上海宗教史》第307—30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0] 台湾东初出版社,1995年10月版。以下的统计数字仍出于此书,不另说明。

[11]王雷泉《中国大陆佛教刊物简述》,载《佛教文化》,1993年第.4期。

[12]请参见王雷泉《国内佛教刊物管窥》,载《佛学研究》创刊号。黄夏年《我国新时期佛教读物的出版》,载《中国出版》1996年第6期;《一九九五年中国大陆佛教读物出版综述——兼谈有关佛教读物的出版和评论》,载《 台州佛教》1996第9期、第10期;《近期佛教研究著作扫描》,载《出版广角》,1996年第6期。

[13]《佛学研究》在2002年刊以前的主编是吴立民先生。从2003年起由杨曾文先生任主编。

[14] 王雷泉《中国大陆佛教刊物简述》,载《佛教文化》,1993年第.4期。

[15] 王雷泉《中国大陆佛教刊物简述》,载《佛教文化》,1993年第.4期。

[16] 该刊从2002年起已经取消了栏目的设置。

[17] 该刊2003年的主题是“纪念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

[18]《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第2页,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12月。

[19] 王雷泉《中国大陆佛教刊物简述》,载《佛教文化》,1993年第.4期。

[20] 以下的内容系参考笔者与圣凯法师共同撰写的《中国佛教大改版》一文,见《世界宗教文化》2002年第一期。

[21] 《内学》第四辑,1928年12月支那内学院版本。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黄夏年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