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大陆佛教学术刊物出版研究
2009年09月24日 17:53佛教慧海资源库 】 【打印共有评论0

五,由江苏苏州西园寺研究所主办的《戒幢佛学》在湖南岳麓出版社出版。该书第一卷主要刊出有关佛教教育的论文。现已出版二卷。

六,江苏苏州寒山寺在江苏古籍出版的《寒山寺佛学》,以博士研究生为主要作者,现已出版了二卷

上述几种出版物都是属于学术性的论文集,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第一,它们都在国家正规正版社出版发行,明码标价,在社会上广泛流通;第二,它们都是佛教界与学术界共同合作,都有“学术委员会”与“编辑委员会”,共同承担编审工作;第三,这些出版物都遵守目前学术期刊的规范格式,来稿由标题、作者、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组成,这也是佛教界学术意识觉醒的具体表现,走出以前在写作过程中的不严格与不规范,与国际学术接轨;第四,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出版物的一些作者来自海外,如台湾、香港、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说明中国佛教界与国际学界的交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第五,主办单位都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寺院,稿酬与社会上的同类学术杂志相比偏高,希望以高稿费来吸引高质量的文章。所以,这些读物的诞生,是中国佛教界重视学术研究的标志,它们的出版必将会提升佛教的文化品味与学术质量。同时,随着这些读物的运作,佛教界与学术界的强强联合必将进一步加强,佛教文化学术的发展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过去十余年来,佛教文章出版难,一直是令学者比较头疼的大问题。虽然宗教学研究日益扩大繁荣,佛学研究形势更好,很多刊物发表了数量众多的佛学文章,著作也出版了不少,但因刊物有限,仍然不能得到根本的缓解。近年来,由于受到一些特别原因的影响,宗教研究的文章与著作出版并不是很畅,学术文章出版难的情况一直存在。特别是各种纯学术刊物都处在高成本亏本的情况下发行,注定了学术文章的酬劳太低,某种程度上不能刺激学者投稿,找好稿更难。加之佛学本身的难度较大,人才缺少,使我国的佛学研究质量不能很快改观。现在,众多的佛学刊物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发表佛教研究文章难的窘境,在较高稿酬的剌激下,学者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最终会促使一些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涌现出来。同时也改变了以往佛教刊物存在的:第一,编辑人才稀缺,许多编辑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第二,高质量的稿源紧缺,一稿多载,重复刊登。第三,内向自闭,定位不清,没有特色,相互重叠。第四,没有培养出一批固定的、高水准的作者群等现象。

促使佛学研究刊物或丛书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一、佛学研究一直是中国佛教界的优良传统之一。我国古代的先哲就一直注重佛学研究。佛教传入中国不久,就受到中国士大夫和一些佛教僧人的重视,他们孜孜不倦地探索佛教的奥秘,致力于佛经的翻译工作,涌现出一大批由中国僧侣写出的佛教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丰碑。像中国著名的僧人道安、玄奘、法藏、宗密、太虚等都是一代文化名人。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佛教以自己的宗学显长,建立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派,佛教也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与儒、道二教鼎立。“文革”以后,中国佛教界一直在努力培养佛教人才,致力于兴办佛教教育,努力办好弘法宣传事业,造就了一大批佛教人才,促使教内佛学研究的活动逢勃发展。

二、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中国佛教界在寺院经济上有了一个飞跃地突破。多年来,我国的寺院一直注意寺院经济的开发工作。广大僧众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以寺养寺”的政策下,致力于多种经营。20世纪的80年代至90年代,寺院的经济主要用于修缮寺院和整治环境的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90年代中以后,寺院经济富裕,使得在佛教文化的工作上有了更多投入,促使了佛教文化,特别是佛学研究的事业得到了实惠。其结果是,佛学研究的含金量和附加值也大大地提高。

三、近年来,学术界的佛学研究热一直居高不下,人才增长使得研究成果的大量出现。很多高校设立了发表各种著作文章的奖励制度,鼓励学者们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但是这些奖励制度都规定了属于内部出版的刊物不算成果,由于这一条,很多学者不愿意将成果投到佛教界办的一些内部刊物上,由此也造成了佛教界的刊物质量不高、品位不够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佛教界主动与出版社联系,将出版物推向了市场,以吸引更多的作者和更好的稿件。

总之,中国佛教出版物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佛学研究事业,影响深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佛教研究人员仍是相对有限,各种出版物的作者主要来自于同样的作者群,市场扩大了,资源并没有真正地扩大,在解决了稿源的情况下,又会出现稿源质量的问题,因为学者的能力毕竟有限,要同时为好多刊物撰稿,力不从心,因此对各个出版物来说,好稿源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竞争的情况将会进一步加剧。同时,虽然是佛教界创办的学术杂志,但是由于佛教界本身缺乏学术研究人才,所以大部分作者仍是学术界的专家学者。而且,由于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在目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非良性的竞争必将会无形地消耗一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这些出版物的创办单位毕竟是少数的几个寺院,相对于全国数量众多的名山大寺,全国佛教界对学术研究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黄夏年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