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民国,才女们开始积极反抗自己的悲剧性命运,提倡女权,男女平等成为时代的口号。在这个时代大潮中,却也有不少女诗人遁入空门,比较有名的当属吕碧城和张汝钊。
民国时期,才女们信佛有其个人的原因,如吕碧城终身未嫁,张汝钊的丈夫是浪荡公子。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中,女子不幸,特别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女子生活不幸,是一个社会问题。佛教在一定意义上,为这些女子摆脱社会羁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了空间。
同时,近代中国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这些才女往往出身于传统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从她们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同时,这些女子又追求男女平等,学习西方文化,这样做看似大胆时尚,受到“名流”们的追捧,但这些“名流”往往将她们当戏子、交际花看,口上赞扬,但内心并不十分尊重。再者,花无百日好,才女也会红颜不再,而宗教信仰则可以保守终身。“德”比“才”更具有持久性。
因此民国时期,吕碧城、张汝钊等不少才女走上“以德称而不以才显”的道路,选择佛教作为自己的信仰依归,并非不可理解的事情。
领取芙蕖自在香:佛化家庭中的女性
近代高僧一般并不鼓励女性出家,而是让普通女子在佛化家庭中为佛教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用佛教来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女性特有的问题。
民国时期,佛教界许多有识之士推动“佛化家庭”运动,著名高僧印光、慈航、太虚、弘一等人,都重视家庭教育,进而重视女子教育,希望受过佛化教育的女子不要出家,而是去结婚建立佛化家庭。
慈航法师认为,佛教要传播到民间去必须要女子学佛。“今后所希望的,是一些新时代的女子来发心学佛,学佛可以在家学,并不一定要剃光了头去出家。以你们清醒的理智,去彻底认识佛法的伟大……为什么女子学佛,佛法就可以传到民间去呢?因为学佛的女子,最能坚定正信,将来择配,自然以同一信仰为前提……在佛化家庭中,小孩耳濡目染……代代相习、世世相传,佛法从此便能根深蒂固地流入民间。总说一句:要奠定佛化家庭的基础,非靠现代正信学佛的女子不为功,所以要想佛法传到民间去,首要的办法,便是多劝女子发心学佛。”
作者:
刘泳斯
编辑:
李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