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和尚·博客——学诚大和尚博客文集之一》
作者:成溪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定价:¥25.00元
精彩书摘:
当我们有一天夜里醒来,发觉自己竟然只是一个用毕生心血换来几栋房产、几样精美可口的大菜、一堆衣服饰品的奴隶,一个最可悲、最愚痴的人时,我们又将作何感想?
大多数人认为:以自己劳动所得的金钱,吃喝玩乐是天经地义的,有什么不对呢?人生既然那么短暂,何必刻薄自己?追求物欲的享受,满足身体与心理的需要又有何不可?
人性的弱点是贪得无厌,索求无度,永远不知满足,因此,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迷途。
人,有个相同的毛病:总是希望自己过得快乐,以满足心中的欲望。假如你走进市场,瞧见一件件款式新颖、精巧别致的服饰以及使人眼花缭乱的物品,便不顾一切地把这些超出预算的消费品买回来,并天真地告诫自己:“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这是多么巧妙的自我欺骗!不幸的是,凡事只怕有一个开始,只要你为了满足“贪”的心理,对欲望稍微让步,那以后就很难摆脱它的纠缠了。
大多数人不知道这究竟有什么不对,可是又有谁知道这短暂的生命,不像购物一样轻易就能买到,都是因过去累劫间,修五戒十善方得此身。若只是“唯物是图”,一天到晚心里只是想着吃的、穿的,我想,当他有一天夜里醒来的时候,发觉自己竟然只是一个用毕生心血换来几栋房产、几样精美可口的大菜和一堆衣服饰品的奴隶,一个最可悲、最愚痴的人时,又将作何感想?
两千多年前,释迦太子成佛后,规定所有的沙门都不可蓄留身外的财物,惟留三衣一钵,以行乞托钵为生。现代人不解其义,则会问:“这托钵的沙门,舍弃五欲之乐,剃除须发,披粗布衣,自苦其身,断七情六欲之乐,这么落伍的习俗,怎能跟我们文明社会相比呢?更没值得我们效法的地方了。”
其实佛陀是以戒行代言教,无非是希望借比丘的生活,让众生明白欲望的深坑是根本无法用有形的物质所能填满的。欲望暂时得到满足的快乐,实际上是在盲目的追求过程中所产生的错乱荒唐的感受。而真正的快乐是不需借助五欲的。比如,一个知足的人,即使是从仲夏午后的一阵小雨,也能领受到满足的滋味;看到路旁一朵小花,也能捕捉到一份心旷神怡。
一粒尚未发芽的种子,会以为外壳于它有不可分割的重要性,一旦其挣脱外壳从泥土中钻出来,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外壳只是一间牢房罢了。同样,一个未开悟的人,就像一个喝醉酒的人,受到物欲的麻醉而晕眩,暂时得到享受与快乐,等到清醒时,才明白那诱人的物欲是生命的桎梏,是牵引三界轮回的枷锁!
摆脱物欲的诱惑,放下身上太多的包袱,让生命轻轻松松地活一回吧!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成溪
编辑:
闫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