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入门(五)佛陀的根本教义(4)
2009年02月20日 10:43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圣严法师] [法鼓山] [佛学入门]

八、十二因缘的生死观

根据佛陀的悟境所见,形成生死循环的三世因果者,名为十二因缘,亦即是由于十二个环节的连锁,便构成了连续生死之苦的起因,也可由此十二个环节的逐段逆转,达到灭却苦因、断绝生死的目的。故在四圣谛的集谛和灭谛之中,要用十二因缘的道理来说明。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缘起,即是以十二个段落的因果关系,说明凡夫众生的生死连续,所以称为十二因缘。现在先将十二因缘,依其排列的次序,介绍如下:

(一)无明──此为迷之根本,可以称作无知,即是贪欲、嗔恨、愚疑等的烦恼,故为迷惑于生死界中的根源。

(二)行──即是行业,是从无明产生的意识行为,是前世所造的善业和恶业。

(三)识──即是由于过去世中的种种行为所积聚的业体,便是以此业体的本能,投入母胎的最初一念。

(四)名色──即是投入母胎之后,业体的心识(精神)和胎体的肉身(物质)相结合的状态。

(五)六入──即是在母胎中,逐渐形成胎儿的眼、耳、鼻、舌、身(五官四肢),意等六种感觉器官,又可名为六根。因为一切善恶行为的造作和感受,均系由此六种官能为媒介,而达于心体,成为业因业种,或苦因苦种,所以名为六入,意为诸业的六个入口。

(六)触──此为我们于出胎之后,自我身心的六入(六根),和外在环境的六尘之间,发生了相对的接触。所谓六尘,便是和六根相应的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我们这个身心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一切事物。

(七)受──即是由接触外境而产生的领受苦或乐的感觉。

(八)爱──此为由于苦乐的感觉之后,所起欣乐厌苦,求乐避苦,并且贪于财、色、名、食、睡等五欲的心理活动。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圣严法师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