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朝圣 > 正文
推荐行程: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汉口古德寺的辉煌历史
2009年03月12日 11:38《武汉文史资料》 】 【打印已有评论0

循踪古德寺僧众的修持仪轨,该寺心性好古,普度以德,是一座以净土宗为主的净禅双修寺院。1921年秋,在四众弟子的支持下,昌宏住持领导了古德寺的第三次改扩建工程。这次的建筑规模最大,主要将原有的大雄宝殿改建成了风格迥异的圆通宝殿,同时将寺内其它房舍也进行了维修改造并重新塑像多尊。很不幸的是,1931年长江发大水,全寺被淹,损失较重。水退后改扩建工程继续进行,前后历时13年,直到1934年古德寺的第三次改扩建工程才告竣工。这时古德寺的财力物力也基本耗尽,全盛期到此结束,该寺进入了维持期。

古德寺位于汉口黄浦路上滑坡路74号,距解放大道约500米,该寺现处在居民住宅和单位用房的包围之中,与部队61医院、武汉市第13中学、武汉照相机厂、部队二炮指挥学院、江岸区新建小学等单位紧邻,环境拥挤,视野逼仄,唯一的交通要道,是一条宽4米左右的小巷连通黄浦路。


古德寺殿顶的佛像

古德寺在1955年以前可不是这般景象,该寺在规模最大时曾占地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千平方米。当年的古德寺是按照汉传佛寺常见的三进院落式格局,坐东朝西而建。该寺正西面有一条10多米宽由南向北流动的小溪,这条小溪被巧妙用作了寺里的放生池。山门傍溪面南,为单孔三开间牌楼式样。因古德寺与孙中山、黎元洪等名人有着特殊渊源,所以山门上的寺名为佛寺中高规格的大字直书。寺名的东西两边,分别写着“风波”和“济公”四个大字。

在古德寺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南侧,有硬山两层五开间的藏经楼一座,楼内存有《频伽版大藏经》两部共80函、手书大字《华严经》一部和丝绣《大悲咒》画像全套。紧连藏经楼建有单层的觉幻台和方丈室,方丈室与第二进院落的花园相连,花园的月洞门上有“退一步想”四个大字。穿过“退一步想”月洞门,即步入南长廊,长廊的长度正好与圆通宝殿的边长相等。长廊东头连接客堂,客堂背后是小厨房、库房和水井。从客堂往东有个小走廊与观音堂相连,观音堂坐南朝北硬山单层五开间,在它背后还有个面积比较大的紫竹园,音堂东边则是洗手间和菜地。

天王殿北侧,沿佛字照壁往东是普同塔,名字虽叫普同塔,而实际上就是一排安放信众灵骨的大房子。在这排大房子背后不远处的树丛中,有化身窑一座和水井一口。从普同塔往东,是第二进院落的花园月洞门,门上有“天宽地阔”四个大字。穿过“天宽地阔”月洞门,即步入北长廊,北长廊与南长廊为同一模样。在北长廊东头是上客堂廊样客堂东连斋堂,斋堂背后有大寮和一口水井。从斋堂往东经过一条小走廊便是硬山单层五开间的禅堂,禅堂与观音堂南北相望,共同构成了古德寺的第三进圆通宝殿内的佛像院落。从禅堂旁边菜地中的一条小路朝西北方向走去,在大约一公里的地方,便到了一座专供尼众修持居住的古德庵。古德庵建于1921年,按庵依寺立的佛教古制,古德庵与古德寺为同一丛林。

出天王殿下几步台阶是第二进院落的花园,园中有大铁宝鼎一座,绕过宝鼎往东上几步台阶,即进入全寺的核心建筑圆通宝殿(不了解古德寺宗教特色的人习惯称大雄宝殿)。这座宝殿构思奇特,设计精美,加上优质的砖混结构,虽历经劫难,至今依然妙相庄严。圆通宝殿仿照缅甸的阿难陀寺建造但又不是照搬照抄,它除了神似阿难陀寺,更多的则创造了自身的特色。圆通宝殿的殿基正方形边长27米,相比阿难陀寺要小许多。但它小中见大,大手笔吸纳东西方文化,仅此一个圆通宝殿和与之配套的两条长廊,就极具魅力地展示了佛教的大千世界,成功实现了单体殿堂的建筑风格多元化。它的门廊呈三角型分两层朝后递收向上,烘托了顶部中心的高耸山花,这种古典主义罗马风建筑的表现手法,强化了宝殿正立面的宗教神秘感。它以贝叶形拼饰的火焰券门楣,是南传上座部佛寺的典型特征。它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处处可见的改良方柱,仿佛把人带入了希腊神庙。它外墙四壁的尖券拱和玫瑰圆窗,呼应殿顶林立高耸的尖塔,整个建筑充满了哥特式教堂那种伸向天空的上升感。它殿顶四周的96个莲花方墩,源自中国的传统望柱,寓意“国之四维、天圆地方”,远看有皇家气派。殿顶在每四个莲花方墩前树立的菩萨像,采用了佛教汉化后创造的二十四诸天。殿顶的大小佛塔共九座,暗合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人们如果站在殿前的地面上看塔,从东南西北任何一方都只能看到七座。它殿顶九座塔的参差布局和优美的流线型塔身,以及内外墙面装饰的花卉、狮头、象头和大鹏金翅鸟等建筑细部都充分再现了曾风靡南印度和东南亚各地的帕那瓦建筑风格。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刘谦定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