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小镇
郎木寺小镇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它不同于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的那些风光小镇:熙熙攘攘的人群、挂满招牌的商铺、招揽生意的商贩、浑身现代符号的古迹。这里一切都来的那么自然,那么恬静,那么和谐,那么原汁原味。静谧是圣洁中的静谧,精致是苍凉中的精致,和谐是天地人神之间的和谐。它没有青藏高原那种伟力的震撼,是汩汩流入人心的一种感受!
这里的山,这里的谷地,这里的小镇,一年四季总是氤氲着轻云薄雾,山总是那么神秘,谷地总是那么幽深,小镇总是那么静寂。小镇虽小,但又能包容万千大象: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牛羊遍野;秋天,霜染大地;冬天,冰清玉洁。
登高俯瞰小镇极具特色,群山环抱,松柏相拥,一色木板房顶的民居、僧舍经过高原阳光的照射和风吹雨淋,泛着灰中带青的光,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顺山势铺陈开来;红墙白塔镶嵌其中,庙宇金顶熠熠生辉,与茫茫的木板灰色融为一体,跳荡又不失和谐;白龙江逶迤穿过小镇,似山巅飘落的哈达,氤氲中小镇显得格外神秘圣洁。
看小镇一早一晚尤具诗意。清晨,炊烟与云雾缠绵,担水的寨民、眼睛惺忪的孩童在蜿蜒的木房间的小道上,有事无事地你来我去;红衣的喇嘛,有的平静悠然地料理着自己的琐事,有的顺着登高的山道向着天空散撒着祈祷吉祥的龙达(印有经文的方开小纸片),让走惯了急匆匆都市脚步的人,也有了几分适然。尾随着红衣喇嘛搭讪攀谈,问些自己想问的事情;蹲在寨民的门口,扯着一些儿趣的话题,让自己的思绪与炊烟云雾一起缭绕缠绵。傍晚,人们伴随着夕阳完成一天的回归,炊烟与云雾依然如故地缠绵,只是多了些许牛羊咩叫的回荡。
听小镇也是一早一晚好:寺院里的法鼓、法号,早晨低回,傍晚悠扬,给清静的小镇平添了几分神秘与圣洁。然而,也有一种高亢,这种高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直抵云霄,播发四野,回荡山谷,这就是清真寺唤礼塔上阿訇唤礼的喊声。两种文化和合相处,恰似美妙乐章中的声部合弦。
据说,郎木寺的“走红”跟老外有关。当国人还在一个劲儿地往九寨沟蜂拥的时候,却有一些老外不事声张地穿过若尔盖草原的最北端,来到了甘南最南端的这片净土,“发现”了郎木寺这个曾经的世外桃源。于是乎,国外一批批背包客纷至沓来,并几度将这小镇闹得人满为患,甚至把国内众多“驴友”的眼球也吸引过来。从此,小镇又多了另一族人群。
二看风情
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泓水、每一个洞,仿佛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白龙江当然也不会例外。白龙江的故事主体应该是白龙,那么,白龙江真的有白龙吗?应该说有。有人见过吗?也应该说有人见过,或者说有很多人见过。在哪里见过?在天上。这天上就是湿地的上空。湿地周围是长长的高峻的山岭,湿气在空中形成长长的云雾带,雾气幻化而现龙,曰:白龙。这是科学的解释。当地寨民可不这么认为,“龙”时隐时现,来去无踪,完全符合龙的出没特性,为此也就有了诸如白龙治水、白龙降吉祥的说法了。至今,白龙江源头经幡簇拥,拜人不竭,龙达常飞。
白龙江发源于108个山泉,汇集在山谷中一片不大的湿地,从草丛中走来的丝丝水流便是白龙江的源头。白龙江流过镇子,宽处数米,窄处可跨越,由于地势落差较大,水流比较急。江上没有任何雕饰的小木桥,便是两省的通道。
这里寨民的藏族生活习俗很纯,服饰很少有现代符号,地道的藏衣、藏袍,头饰酷似康巴藏民,性格也似康巴汉子——豪爽、好客、强悍。为了体验一把地道的藏族饮食文化,我们在桑巴家住了一天一夜,共饮、共眠、共做酥油茶、共食藏粑。酥油茶和藏粑是藏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饮食。做酥油茶其实并不难,先将酥油放在碗里,用开水将其融化,然后加入藏粑面,加入少许盐和糖搅拌均匀即可,加盐加糖的多少视自己的口味而定。做藏粑和做酥油茶在程序上和使用的原料上都差不许多,只是少放些水将藏粑面与其他辅料在碗中揉成面团而已,然后攥在手中一截一截地掰着吃。藏粑面是用青稞制成的,食用时将藏粑面中揉入营养丰富的酥油,热量非常大,再与酥油茶一起饮食,既可抵御寒冷的气候,又便于旅途携带,这种简单方便的饮食习惯构成了藏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种植青稞在藏区有着悠久的历史,青稞不仅耐寒而且产量高易管理,食用方便,用途甚广,是深受藏民喜爱的一种粮食作物。青稞除了食用外还可以酿制成酒,藏族是一个非常喜欢饮酒、纵情歌舞的民族,哪里有酒哪里就有他们的欢声笑语,似乎酒神赐予了这个民族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虽然由于游客的到来,他们也见过很多来自外面世界的汽车,但还是被我们的三菱OUTLANDER EX新潮的外观所吸引,纷纷要求我们给他们与OUTLANDER EX拍摄合影照。
编辑:
yun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