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3月28日,举世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再启慈悲与智慧的文化盛宴,迎来了第十届“宗教和合与文明互鉴”分论坛的精彩篇章。来自六个国家和地区的12位高僧大德与文化学者,以圆桌会的形式围坐一堂,围绕主题“百千法门 同归方寸——佛教典籍数字化工程的探讨与展望”展开研讨,凝聚共识,赋能当下。泰国副僧王、泰国最高僧伽委员会委员、金山寺住持帕·蓬玛西提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凤凰网佛教文化编发帕·蓬玛西提演讲全文如下:
泰国副僧王、泰国最高僧伽委员会委员、金山寺住持帕·蓬玛西提发表主题演讲
本人深感荣幸参与今日国际僧伽的重要研讨。本次僧团大德与思想领袖的聚会,实为共同弘扬佛教哲学、破除思想壁垒、化解冲突、构建慈悲社会、引导当今世界走向和平的重要契机。
我谨以佛陀教诲开示:“Sabbe satta avera hontu, abyapajjha hontu, anigha hontu, 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愿一切众生远离敌意、远离痛苦、远离障碍,守护自心常住安乐)”。
选择这段祝祷,源于对当今世界的观察。与在座诸位相同,我深切关注人类社会现状。科技进步虽使世界变小、加速知识流通,但人心隔阂反而加深。意识形态、信仰差异、种族语言的分歧,导致个人、社会及国际层面的冲突随处可见。
当人类无止境追求物质发展时,我们似乎遗忘了共处根基——慈悲、仁爱与相互理解。各种冲突的根源,依佛法真谛,皆源于我执、贪着以及对生命本质的误解。
佛教传承着超越种族与时空的智慧:
·无常、苦、无我的三法印,帮助我们认知万物变迁本质,消解引发冲突的自我执着。
·四无量心——慈爱、悲悯、随喜、平等——是培育和平的法器。践行慈心者自然止恶,怀悲悯者无法漠视苦难,修随喜者远离嫉妒,持平等者超越偏见。
·中道思想指引我们远离极端,这正是所有矛盾的解决之道。
这些教义不仅是传承2000年的佛教精髓,更是适用于日常生活与社会各层面的普世哲学。
在这个被科技重塑的世界,我们应当善用数字时代,让佛法智慧快速恰当地适应当代需求。
因此佛典数字化至关重要。此举既能永久保存珍贵教法,更为全球民众提供便捷接触佛法的渠道。通过现代科技弘法,可使佛陀教义触达数字时代的年轻群体,同时促进全球佛教徒的知识交流,突破地域与语言限制。
我诚挚邀请诸位支持佛典数字化事业,让法音宣流于数字时代,为现代人提供心灵依怙与解脱之道。
值此泰中建交五十周年殊胜因缘,谨致贺忱。两国友谊不仅基于经济政治合作,更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宗教基础。
佛教是联结泰中的重要文化纽带。尽管宗派修持各有特色,但佛法核心始终如一。我深信两国僧伽的合作,既能振兴佛教,亦能展现多元共存的和谐典范。
诸位嘉宾,最后我重申:佛教智慧正是应对当代全球挑战——无论是冲突、暴力或环境危机——的良方。
祈愿本次研讨会开启国际僧伽合作新篇,让慈悲、和平与智慧的种子,在人类心田生根发芽。
仰仗三宝加持,愿诸位恒时吉祥,福慧圆满。
图/文 博鳌亚洲论坛第十届宗教分论坛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