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2月6日,第九届南海佛教圆桌会启动仪式在泰国曼谷金山寺举行,当天下午,教育分论坛在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顺利举行。中泰双方教育界、佛教界近20名专家学者,以“观往知今、返本开新——新时代中泰佛教教育交流互鉴”为主题,就当代佛教教育、中泰佛教交流、南北传佛教互动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讨论。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副所长、生命关怀研究所所长李海波在论坛发表了《文明互鉴视角下的中泰佛教教育》为主题的论文,凤凰网佛教文化编发李海波论文全文如下:
一、文明互鉴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明交流互鉴意指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在相互碰撞与交汇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合作共赢,通过“美人之美”以求“美美与共”。这既有利于避免冲突隔阂,也有助于构筑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从而推动世界文明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贯穿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文明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尺,世界历史就是人类在交往中不断跨越空间的自然障碍和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实现充分沟通和达成更多共识的结果。
文明交流互鉴在实践当中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参与和推动,需要有志之士为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架起桥梁。以中国和泰国为例,两国是亲密友好邻邦,自1975年建交,,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中泰一家亲”历久弥新,成为国家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取得新进展。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两国确定2024为“中泰友谊金色50年”,并且以“中泰齐心,命运与共”为建交50周年口号。“齐心”来自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追求又来自共同的认知,文化的相互认同和理解是其基础。佛教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一支,起源于印度文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占有重要地位。佛教在流布过程中分为南传、北传和藏传三个分支,分别对应佛教在印度不同发展阶段的佛教样态。而今北传至中国的佛教以汉传佛教流传世界,泰国以南传佛教为信仰主流,享有“黄袍佛国”的美称。中泰国家在佛教文化方面有着深层次的相通相连,一定意义上,这种“齐心”为“命运与共”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佛教文化领域,中泰双方在多个层面有深层次的交流,双方往来频繁,涉及到法脉传承、修行方式、佛教理论的当代理解、佛教人才的培育以及佛教组织等方方面面。
二、中泰的佛教教育
就佛教教育而言,。两国都重视佛教人才的培养,不过因国情不同而有差异。佛教是泰国国教,据统计泰国人口中,僧侣和沙弥数约占百分之一,佛教徒共占93.86%,几乎是全民信仰佛教,全国有3万多所寺庙,泰国的传统教育在1868年以前都为佛教寺庙教育(在泰国一些偏僻的地区仍存在佛寺依旧担任学校的角色、教师由僧侣担任的现象)。所以,尽管泰国已经发展起现代西方式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但是在王室仪式、国民教育及生活种种,都还以佛教作为规范。在泰国,男子结婚前必须要出家,一般为一周到一个月不定,每天清晨出外托钵、过午不食。大部分青年僧侣是学生,泰国约有九千所教授巴利文和佛学的佛学院,另有两所佛教大学,摩诃马固和摩诃朱拉隆功,只教授佛学,长老比丘指导静坐及修行,或致力于布教、教会行政和心理咨询,帮助僧俗两众进修佛学以及接受现代教育。在泰国,寺庙是主要的社会教育和慈善机构,所以它有很多的社会功能,如供奉僧侣、信徒朝拜、摆设历史文物、接待外宾和游客,甚至还收受社会上无法生活的鳏寡孤独等穷人养老等。佛教大学和寺院均设有社会福利及乡区发展的课程,并安排课程训练农村弘法人员。各寺院及佛教寺院特别在假期举办短期出家。可以看到,泰国的佛教有着深厚传统,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得到全国从上至下的全面支持。或许这和泰国宪法的内容有关,泰国宪法第七条规定泰国国王必须是宗教的护持者和佛教徒之一。这一条以现代社会国家的准则形式秉承了泰国的佛教信仰传统,为佛教教育起到保驾护航的效果。
中国和泰国不同,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在融入到中国本土文化当中共存在了三种佛教教育模式:师徒相授、丛林修学和当代的佛学院制度。当前,三种模式依然鲜活地存在汉传佛教体系内,又主要以借鉴近代西式高等教育形成的佛学院为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当前中国大陆有佛教学院共有43所,这些学院既包括初、中级佛学院,也涵盖高级佛学院,为不同层次的佛教学习者提供了教育机会。在这些佛教学院中,中国佛学院是较为知名的一所。它是全国目前唯一一所开展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级佛教学历教育的佛教院校,于1956年在北京法源寺创办,迄今为止已为中国佛教界输送了数千名高级人才。除了中国佛学院外,全国还有众多其他佛教学院,如河南佛教学院、本焕学院等,初步统计共有44所,另有各级分院若干所,这些学院各具特色,有的以个别宗派研究为特色,有的以藏传佛教为主,有的信仰研究为基础,有的以戒律学为根基,有的以修行实践为重点,不一而同,都为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佛学院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其中之一便是积极和社会需求靠拢,这个靠拢不是佛教向世俗弯腰,而是基于佛教理论和修学,以积极的面向融入社会大众,而非以前以信众为主体的大众之中,另一大变化便是面向世界,充分发挥佛教的“世”与“界”定位走向国际化道路。以上两大趋势的代表非以南海佛学院莫属。这所年成立和建设不足十岁的佛学院在制度化佛教教育领域属于后起之秀。
首先从积极向社会靠拢来考量,学院设置的专业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特色。学院教育分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学院设置6系,本科生教育设置汉传佛学(含禅修班、梵呗班)、佛医养生、禅茶、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管理、佛教美术和佛教音乐共6个专业,其中,汉传佛学专业属于传统佛学院常见专业,其余五专业都立足于满足社会需求、创新弘法方式而设置,突破了佛学院常规以公共课和佛教理论为主的课程设计,学僧所学更贴合社会生活,更容易实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指示,实现学院对学生最终能够双重掌握“佛陀本怀+专业能力”的定位。除去专业的学历教育,南海佛学院还集合有佛学禅修、业余培训、佛教文化研究和对外交流等定位,充分发挥其社会教化功能。院区也跟随学院定位而由七大区域组成:佛学研究区、文化交流区、南传佛教区、汉传佛教区、藏传佛教区、居士修行区以及其他功能区,教学、研究、交流、实修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满足不同语系四众弟子的学历教育、进修培训、研究交流、真参实修。
再次从国际化角度探察。南海佛学院位于中国国土最南端,具有与周边国家的文化沟通与宗教交流的地缘优势,在该院成立之初就有国际化定位的构想,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融汉传、藏传、南传等三大语系于一体的高级佛学院,也是大陆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佛学院。就笔者了解,目前就读的来自老挝、柬埔寨、蒙古等国的留学僧人以及居士有数十人,加之毕业的总数近百人,他们在这里既提升了自己的学识、修为以及视野,也将中国文化、中国的好客与博大胸怀传递到各自国家和地区,既从民众层面加深了中国与南海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三、中泰佛教教育的同与异
中国和泰国的佛教教育中泰两国同中有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之地,有着共同的信仰表达,在佛教教育领域既有源自佛陀时代的教育方式,也有受到近代西方学制影响的现代化变革;相异在于二者的宗教管理制度、风土人情、文化占比等等的不同,决定了两国的佛教教育在具体面向上存在诸多不同。
1、中泰佛教教育之同
两国的教育之相同之处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佛教教育的建制都比较全面。两国的佛教教育既有着源自佛教创立时代的师徒相传模式,也有着寺院整体培养模式,同时存在现代学校的学制模式(各级佛学院)。其次,两国都重视佛教人才的培养。泰国奉佛教为国教,僧众数量占据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僧格完善、德才兼备的各级人才必不可少。在中国,从民国的太虚大师、谛闲法师等到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多次呼吁佛教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中国佛教界为此一直进行多方努力,现今超过半百之数的佛学院是为明证。最后,两国的佛教界都秉持佛教的“慈悲”理念,都重视培养僧才的国际化培养。比如泰国近二十年青年僧侣赴国外,尤其是往印度深造的人数显著增加,也有青年学僧前往台湾、中国学习大乘佛法,将大乘人间佛教思想带到泰国,为南北传佛教的融和播下种子。中国同样如此,九十年代中国佛教协会专门派出“五比丘”前往斯里兰卡学习佛教,后有佛学院的遍地开花,佛学院僧才出境留学不断深造已成普遍现象。
2、中泰佛教教育之异
中国和泰国在佛教教育方面从现象层面因各自国情不同,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首先,两国佛教教育的普及度两相径庭。泰国有年轻男子都有出家经历的传统,其佛教教育从僧众到寻常百姓都有涉及,佛教成为他们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中国,佛教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传统文化的构成,佛教教育限定在宗教的范围内发展,社会普及面以及普及程度显然和泰国不在一个层次。其次,双方的佛学院的建制有所区别。在泰国,有佛教性质的大学,佛学院的文凭得到社会教育机构的认可;中国和其它有佛教传入的国家与地区一样,佛学院的文凭仅在佛教体系内部认可。再次,两国佛教教育的师资力量略有差异。在泰国,佛教教育的师资都是出家僧人,在中国,佛学院的师资由多方构成,一般以寺院为依托,吸纳社会上的学者进行相关知识体系的授课。最后,中国佛学院涉及面更广。泰国的佛教教育都以南传为主,中国因三系佛教都有流传,因此,无论是佛学院还是其它佛教教育形式,尽管多以汉传佛教为主,但也不乏藏传和南传佛教的教育内容,比如中国有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南海佛学院招收佛教三大系的学生等。
结 语
中国和泰国在佛教教育领域有着共同的目标,都以释迦摩尼的教导为准则,以超越轮回为目标。佛教本具的理念如慈悲、智慧、清静有着公共伦理准则的效用,对文明交流互鉴有着推动作用。中国和泰国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佛教领域有着深入的交流,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和中国的教育机构、佛教组织都有合作,中国的佛学院也和泰国的佛教大学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期待在中泰友谊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中泰两国在佛教交往、佛教教育方面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以佛教文化为桥梁,为两国的友谊大厦添砖加瓦,为善文化的流传、为世界和平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共谱文明互鉴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