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日上午,由四川省佛教协会、成都市佛教协会主办,成都巴蜀禅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承办,成都文殊院、新都宝光寺、成都大慈寺、龙泉驿石经寺、成都昭觉寺协办的“巴蜀禅宗与佛教中国化研讨会”圆满闭幕。此次研讨会学术共收到论文65余篇,专家学者围绕“唐代巴蜀禅宗”“道风建设”等主题举行了四场学术主旨发言。
闭幕式现场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永寿法师,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意寂法师,南昌佛教协会会长纯良法师,武汉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能利法师,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素慧法师、智海法师、照洲法师、本净法师,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祖道法师、普华法师,监事长果芳法师,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上海佛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金易明,四川大学教授段玉明,四川省佛教协会秘书长刘源,成都市佛教协会秘书长张蓉生及海内外专家学者、巴蜀地区文化名流、社会各界贤达300余人出席闭幕式,闭幕式由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果平法师主持。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教授作学术总结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对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梳理与总结。他提到,此次研讨会收到论文65余篇,总字数达65万字。今年的研讨会相较于去年,有了“升级”,一是主、协办单位的升级;二是此次会议是“巴蜀禅文化研究交流中心”自去年成立以来承办的第一个活动,所以有多重意义,在四川佛教文化史上也算得上能够被记录下来的大事。黄夏年教授动情地说,“在我的印象里,四川佛教界开始做佛教文化,是缘于1991年在峨眉山召开的第一次佛教学术研讨会,当时会议的题目就是‘巴蜀佛教与峨眉山研讨会’,会议收到80余篇文章,十年后出版了论文集。佛教界里有名的学者都出席了会议。说明四川佛教是有吸引力,学术界是关心四川佛教的。之后四川的佛教文化研究不断地开展,筹办过玄奘研讨会、弥勒研讨会、知玄禅师研讨会、马祖研讨会、峨眉山人物研讨会、圆悟克勤研讨会等,可以说四川佛教界的文化意识还是很强的,对佛教的文化是有兴趣与热度的。如上所述,四川佛教有内容,有内涵,但是应该指出现有的研究是不够的,举例来说,四川佛教出现了这么多全国有名的祖师,但是这些祖师都是在川外完成了名声,而不是在川内先有影响,再到川外发展取得成绩的,所以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直纠结在四川学者心里,向世山教授曾经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做了一定的探讨,但是好像也没有什么影响,没有能引起学者的重视,希望巴蜀禅文化研究交流中心能把这个问题列为专题,做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讨论,给大家一个说法。”
上海佛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金易明致答谢词
上海佛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金易明代表与会学者向主办方、承办方以及协办单位表示了诚挚的谢意,他说,巴蜀佛教、以及巴蜀地区的禅宗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大德如林、高僧辈出,祖师们留下的佛教著述汗牛充栋,面对这份历史馈赠的丰厚学术遗产,我们的继承、发扬、光大的使命任重道远。我们真诚祈盼巴蜀地区的教界大德们,能一如既往地给予我们学界以支持、鼓励,始终不渝地为巴蜀佛教文化的繁荣提供坚实有力的广阔平台。
智海法师在闭幕式上致辞
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智海法师在闭幕式上致辞。他说,此次研讨会,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袁莎亲临现场全程参与,中国佛教协会、全国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各省佛协诸山大德多方参与,专家学者诸山大德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功底、饱满的热情和思想智慧,将巴蜀禅宗的研究推向一个个纵深维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是为佛教中国化的巴蜀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闭幕式由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果平法师主持
巴蜀禅宗自其诞生之初,便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宗教实践,超越了巴蜀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历史研究揭示,佛教的传播不仅是文化交流的见证,更是促进区域与文明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力量。
最后,在庄严的三宝歌声中,“巴蜀禅宗与佛教中国化研讨会”圆满闭幕。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