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华林寺的黄檗缘 | 走进黄檗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福州华林寺的黄檗缘 | 走进黄檗

a201334ef7b3c0512664fe513ed5adb

屏山是福州“三山”之一,此地梅荔满园,林木茂盛,山之南麓有一座华林寺,创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由彼时的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寺院几经兴废,原有殿堂大部被毁,惟余大雄宝殿。1958年,据放射性碳-14测定,其材料距今约1300多年,被鉴定为宋代遗构,是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黄檗费隐禅师曾住华林祖殿

bf103a3f93f284c3c70de3d29cdb1df

宋代福州宗教盛行,越山吉祥禅院在众多的寺院中素负盛名,有诗称其“城里三山千簇寺,夜来七塔万枝灯”,为福州名刹。南宋名臣张浚贬谪福州,寓居寺内,曾读书于此,并将读书处命名为“绝学寮”。明初寺废,宣德六年(1431)重建。正统九年(1444),明英宗御赐“华林寺”,遂改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顺治初年(1644)华林寺有过修葺,康熙七年(1668)再次修缮,有《华林禅寺香灯田纪碑》留存。康熙十二年(1673)建天王殿。雍正年间,寺渐倾圮,寺僧亦散。乾隆年间,法堂遂改为“普济堂”。据乾隆《福州府志》记载:“西廊有转轮经藏,今圮。东廊有文昌祠、普陀岩,正殿之后为法堂,法堂西祖师殿,以越王山为斧扆。”

黄檗山明末第二代住持费隐通容(1592—1660)禅师,俗姓何,讳懋制,福清江阴人。十四岁在福清海口三宝殿出家,礼慧山和尚为师。后来,随同慧山和尚来到福州,就住福州华林寺祖师殿,直到十九岁离开,然后云游四方。先后参学于曹洞宗无明慧经、湛然圆澄、无异元来、永宁古卓及憨山德清门下。崇祯六年(1633),应黄檗寺僧人隆宓及居士林朝龙等人的邀请,费隐通容禅师从浦城马峰回到福清,住持黄檗三年。此后,他又先后住持过福建建宁建安莲峰院,浙江温州法通寺、嘉兴金粟山广慧寺、宁波天童寺,江苏松江超果寺、浙江崇德福严寺和杭州径山万寿寺等,后半生几乎是在江浙一带弘法。

a63aa88cdfc7bdd167486b5e8c3002f

华林立有宋高宗御书碑

道光六年(1826),华林寺大规模重修,增建准提楼、文昌阁、火神庙、金佛殿及大士阁等。林则徐为寺撰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并撰《重修越山华林禅寺碑记》,勒石以志。正是这篇文章,对华林寺的建造发展及修复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

b6ac33f61b85e51ef03c983454aa432

1958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华林寺大殿被鉴定为宋代建筑,一度定为南宋建筑,其后几经考察,又做了全面测绘,确认其风格型制颇具隋唐遗风,建造年代不会晚于五代末北宋初,遂取代宁波的保国寺大殿,而成为我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木构建筑物。

回廊东南角,立着康熙年“华林禅寺香灯田纪碑”。西南角,立有宋高宗赵构御书碑刻残额一方。宋御书碑呈圭形,残长1.1米,宽1.2米。其额完整,正中篆书两行:“光尧云龙缠绕,鳞爪毕露”。额下残存一斜角,碑身依稀可辨,亦周以云龙图案装饰,碑文尚存一楷书“山”字,尚缺右边的一点一角,较短促,似部首,可能为“峰”字之残存。有小字款识列“山”之左边,是“德寿殿书”,其下已断残。“殿”字下刻长方形印记,篆书双行为“德寿殿御书宝”,“书”字刻在印记中。

45dcf128f86f67e2ef35ce7e7d902ea

华林院内有相传为闽越王饮马泉的古迹。此外还有九块高约60厘米的石头,长度、弧度、厚度及高度皆相差无几,刚好围成圆,上有凹槽类似榫眼,一块石上刻有“防虞”二字。据工作人员讲,此为1992年出土的清代器物,从他处移来此地。

华林建造法影响日本“大佛样”

华林寺大殿的脊檩、前廊东西和后檐乳栿的下皮,仍保留有康熙三十六年(1697)、道光四年(1824)、同治十三年(1874)等重修的纪年题刻,此外还有“法轮常转”“国界安宁”“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等宋代以来吉祥语题刻,颇为珍贵。

若在中国古建筑中,以建筑年代次序排列,华林寺大殿位列于山西的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芮城县广仁王庙、平顺县天台庵和大云院、平遥县镇国寺大殿之后,居第七位。名单前六座建筑,皆保存在气候干燥的高原地区,而中国长江以南气候潮湿多雨,古代木构建筑的存留很难。

04cd20adbf39705717b04ff872ae3c9

日本奈良法隆寺西院伽蓝金堂回廊柱,是世界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样式呈两头尖中间鼓的形态,类似福州华林寺大殿使用的梭柱造。据中日专家及学者考证,这种建造方法对日本平安时代与镰仓时代的寺庙建筑风格影响巨大,如镰仓时代的“大佛样技法”。

12世纪,日本名僧俊乘坊重源专门为建造东大寺大佛殿,渡船来宋朝,参观八闽众寺建造手法,尤其是华林寺构造技艺与细部手法,并将这座寺庙的建筑风格移植回日本。而在东大寺大佛殿建设完成后,参与该殿建设的匠人又分散到日本各地建造该样式的佛寺,使“大佛样技法”在日本传播开来。因此,华林寺大殿也是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的见证。

cecbeb780b5f2c76c4a0a8f9495a383

内容来源:2024年1月4日《海峡都市报》“海都新闻”

作者:白撞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