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徐绍刚:佛教文化已嵌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根主脉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徐绍刚:佛教文化已嵌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根主脉

编者按:2024年5月26日,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指导,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办,济南市佛教协会、山东大灵岩寺承办的首届“海右文澜 灵岩论道”佛教中国化暨灵岩寺历史文化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教务长徐绍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凤凰网佛教文化摘录编发徐绍刚致辞如下: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教务长徐绍刚致辞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教务长徐绍刚致辞

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

一部中国佛教史,就是佛教不断中国化的历史。2000多年来,佛教文化已经深深地嵌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根主脉,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宗教中国化经验,而且为全球树立了宝贵的宗教本土化典范,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为进一步总结提炼和吸收借鉴我国佛教中国化进程中所创造的宝贵历史经验,从2021年5月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中国佛教协会合作,联合中国佛学院、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连续三年举办了三届“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与经验”学术研讨会,聚焦宗教中国化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历史经验,把握其中的历史规律,取得了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成果,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

我们认为,中央社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政治学院,要以学术讲政治,以历史认同促文化认同,以文化认同促政治共识,在涉宗教领域的研究教培方面,就必须将宗教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化、实化。我们注意到,大灵岩寺是一座千古名刹,始建于东晋,兴于唐宋元明,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台州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北宜昌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在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大多数时间是皇家寺院,灵岩寺是研究我国政教关系史很好的样本。灵岩寺的地上文物遗存非常丰富,保护良好,宋彩塑罗汉像、历代高僧墓塔林、辟支佛塔等是不可多得的建筑雕塑艺术瑰宝,对佛教研究具有独特价值。灵岩寺的碑刻文献对于研究政教关系、寺院与社会关系乃至汉语发展都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灵岩寺还是我国禅茶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决定和灵岩寺一起举办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从多个视角和层面聚焦灵岩寺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梳理其脉络源流,探究其内在机理,并进而深入探究佛教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实践路径、宝贵经验,无疑极富学术和文化价值,不仅有助于灵岩寺祖寺重光,而且一定会在佛教中国化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乐见其成,积极支持。

一个民族要有希望,首先精神上要自立自强。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树立文化自信、历史自信,佛教中国化在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佛教中国化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任重而道远。但路虽远,行则必至;任虽重,众志成城。让我们共同努力,以这次历史文化论坛为一个新的重要契机,在新时代全面推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