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唯一带“茶”字的禅寺——茶林寺的故事
佛教
佛教 > 故事 > 正文

寻找中国唯一带“茶”字的禅寺——茶林寺的故事

黄檗文化,是扎根八闽千年文化沃土,与闽学交融互动所形成的优秀文化。黄檗文化,是从福建走进扶桑,深刻影响日本江户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文化。围绕黄檗学学科建设,福建省黄檗禅文化研究院对黄檗相关文物古迹和人文遗存,开展了一系列田野调查,找寻黄檗文化原生之根,探寻黄檗学术史实之真。本文带大家走进福清万安古城,在田野里遇见那时的黄檗。

万安古城走出过黄檗高僧

寻找中国唯一带“茶”字的禅寺——茶林寺的故事

万历年间,黄檗山鉴源兴寿和镜源兴慈禅师在京请藏六年,最后获明神宗颁赐《永乐北藏》大藏经予黄檗山,鉴源和镜源禅师因此获得“赐紫袈裟”。据道光《黄檗山寺志》卷三“僧”之部记载,镜源兴慈禅师是“福唐万安所林氏”。在福清市人大常委会陈嘉副主任带领下,我们来到福清东瀚镇万安村,巡礼镜源兴慈禅师的故迹。万安村第一书记刘秀明介绍,万安村就是过去的“万安所城”所在地。万安所城是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由江夏侯周德兴,鸠集福州、兴化、漳州、泉州4个府的匠役,历时10年才建成。万安所城依山面海,由花岗岩方石构筑,原城墙周长达一千七百多米,繁华之时住户逾千。明代福清籍内阁辅臣叶向高等名人来过这里,但是不知道这儿和黄檗山有关系,也不知道还出了像镜源兴慈禅师这样的受过皇帝敕封的高僧大德。

寻找中国唯一带“茶”字的禅寺——茶林寺的故事

关于镜源禅师,有这样一个传说。万历36年,隐元禅师的剃度师父鉴源、师叔镜源二禅师来到北京请藏。听说镜源禅师能把《椤严经》倒背如流,万历皇帝赞叹,称之为“和尚状元”。听着,这是一个故事,但也许不是传说!

我们在渔溪镇进行纪游亭碑调研时,意外在一家民宅墙基上,发现了一块康熙十二年的《重兴黄檗寺捐造永祚桥碑记》,碑文中有“黄檗所寄,以……圆禅师薙草此山,乃径趋阙下,请以法藏镇之,八载而殇,其徒孙鉴师、镜师申前请,赖叶文忠公力。神庙皇帝始报:可。敕御马监王公,赍经至山。命五台之通经者试镜师,复赐紫衣、锡杖”。

这段文字中,特别提到“命五台之通经者试镜师”。也就是说,万历皇帝派御马监太监王举来福建黄檗山颁发御赐,一起来的还有五台山熟悉经书的大法师,来的目的就是“测试”镜源禅师,最后当然是圆满通过,所以“复赐紫衣、锡杖”。这个测试,“试”了什么?很有可能就是对镜源禅师背诵《椤严经》的现场勘测。由此来看,田野调查和出土物证,让黄檗学术的细部根脉,更加清晰靠实。

这也许是中国唯一带“茶”字的寺院

寻找中国唯一带“茶”字的禅寺——茶林寺的故事

福清市文化体育与旅游局局长、文物局局长杨锦嵩来黄檗书院调研时谈到,东瀚镇“五目井”井栏上有一块“茶林住持”石刻,井旁有一块“茶林寺”的石额,这是隐元禅师和黄檗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遗存,值得重视。一是在明清之交,隐元禅师曾来茶林寺上堂说法,而且留下语录。二是明代福清文士欧应昌,不仅为福清东瀚万石山和海口瑞岩山留下了山志,他还是黄檗外护,留有多首登临黄檗的诗词,而史料介绍,欧应昌就是茶林村人。

寻找中国唯一带“茶”字的禅寺——茶林寺的故事

这是一个重要信息,我们第二次来到东瀚。在五目井,看到井栏右侧石柱上刻有“茶林住持僧明梁舍井栏三幅”字样,井口北侧石板上镌刻“龙井”二个大字,左侧勒有“万历乙卯冬月吉旦建”11个字,表明建井年代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欧应昌的“茶林村”在哪里?这个万历年间的“茶林寺”,又在哪里?我们求教了村里一位老者,这位老者把我们带到“茶林寺”石额前,遗憾的是,这个寺额从“茶”与“林”两字之间断裂。老者说,大体是五六十年前,在一户民宅房基上,发现了一块有“林”“寺”俩字的石头,在老房翻修时,就把这块有字的石头拆出来,放到了村部。前些年,搞新农村建设,又挖到了一块带“茶”字的石头,这仨字合到一起,就是“茶林寺”。老者说,这个村子很早的时候就叫“茶林村”,但人们只知道“万安”,几乎没有人知道叫“茶林村”这段历史。而“茶林寺”石额时隔五十年的出土、合璧,让过去的老村名,在实物面前得到证实。

寻找中国唯一带“茶”字的禅寺——茶林寺的故事

听了老者介绍之后,我们试图在古籍文献中查找“茶林寺”。经过查询发现,在隐元禅师东渡扶桑的顺治十一年(1654年),福清万安千户所城,出了一位军户出身的读书人,此人名叫涂之尧,这一年,他考中举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授陕西石泉县县令。涂之尧写有一篇长文《万安风土记》,文中记载:“十五夜,茶林寺前放焰火,空城而出,数十里内俱来观之。中秋燃塔,儿童砌瓦为之。重九,茶林寺后有观音石,咸登高焉。”

这段文字,有两处提到“茶林寺”。从涂之尧的描述可以想见,“茶林寺”是当时万安城具有地标性的所在。这是目前,我们在古代文献中发现的,关于“茶林寺”的唯一记载。

隐元禅师为什么来万安古城

寻找中国唯一带“茶”字的禅寺——茶林寺的故事

福清市博物馆馆长、黄檗学者毛胤云先生告知:“关于隐元禅师到访万安城的相关记载,请查阅《隐元禅师年谱》,那是1644年春季”。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信息。

黄檗山万福寺住持定明法师在日本原版的《隐元禅师年谱》一卷本中,查到这样的记载:“师五十三岁,如茶林、护国、东金皆请上堂。”在《隐元禅师年谱》二卷本的记载略详:“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甲申(1644年),师五十三岁,所经城山、镇海、茶林、护国、东金等刹,各请说法,备载《全录》中。”

《全录》中记载了什么?

我找到黄檗书院资料室所藏《普照国师广录》(黄檗开山塔院宽文十三年刊),这部古籍的卷三,对于隐元禅师来万安古城茶林寺,有着很明确的记载:“师到茶林寺,请上堂。颫颫春风二月天,特来此处访高贤。一声雷破三更梦,个个心开五叶莲。殊胜偏逢殊胜事,希奇果感希奇缘。满城罗列金仙子,向道西方岂不然。”隐元禅师在接下来的说法中,讲到了不少有见地的法语,比如:你如果信自己,你就会信得他人。山河大地,草芥人畜,无非是恒河沙。佛法是讲究平等的,没有高下,等等。

根据《隐元禅师年谱》记载,隐元禅师在茶林寺说法之后,又应乡贤和信众礼请,来到万安护国寺、福州东金寺说法。之后回到福清黄檗山,把住持之位交给他的法兄亘信行弥,独自去了他师父费隐通容老和尚住锡的道场——浙江嘉兴金粟寺。

茶林寺为什么不见了?

寻找中国唯一带“茶”字的禅寺——茶林寺的故事

茶林寺的寺额找到了,万历年间茶林寺的住持“明梁”法师找到了,隐元禅师到茶林寺的记载找到了,隐元禅师在茶林寺说法的语录找到了,但是,在史志中,却怎么都找不到“茶林寺”的任何踪影。

在康熙八年的《福清县志》卷十一“寺观”一条,记载了圣迹寺、黄檗寺、灵石寺等三十九座寺院,没有茶林寺。在乾隆十八年纂修、同治六年与光绪二十四年补修的《福清县志》,卷二十“寺观”部分,记载了福清四十一座寺院,也没有茶林寺。

寻找中国唯一带“茶”字的禅寺——茶林寺的故事

黄檗书院研究员王赞成先生认为,茶林寺的“失踪”,应该与清初的“迁界禁海”有关。福清市博物馆馆长毛胤云介绍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并倡导反清复明,拟以台湾为基地,以金厦二岛为跳板,与清廷抗衡。为了严防沿海地区接济郑氏海军,清政府颁布了迁界令:严格规定山东、江浙、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的村庄居民全部内迁30里至50里,房屋、土地全部焚毁或废弃,重新划界围栏,不准出海。而今年1月,在福清城头镇湖美村发现的“奉旨迁界”碑,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在涂之尧《万安风土记》的文末,我看到这样一段话:“顺治十八年正月,上御极,是年九月迁海,人多死亡,其地遂空。先大人闯荡多年后回到家乡,只见家园凋敝、满目凄凉,故交零落、物是人非,心中百感交集。”

这是来自康熙时期福清士大夫关于“迁界禁海”的重要记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收复台湾后,“迁界禁海”政策才得以逐步解除。

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

内容来源:2022年11月3日《海峡都市报》“海都新闻”

作者:白撞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