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中兴祖师——一代高僧慧崇禅师
佛教
佛教 > 故事 > 正文

灵岩中兴祖师——一代高僧慧崇禅师

灵岩,山明水秀,最足撩人,隐士栖迟。髙僧卓锡,代有巨迹,皆当记之,以为山林之光。

今天,让我们跟随慧崇禅师的足迹,追溯灵岩寺的历史文化和佛教精神。

慧崇禅师塔(图片来源:山东大灵岩寺 摄影:牧童)

慧崇禅师塔(图片来源:山东大灵岩寺 摄影:牧童)

一代高僧慧崇禅师,是唐朝贞观年间灵岩寺的住持。经营于贞观中,涅槃于天宝初,寿近百岁,在灵岩寺历史上与开山祖师朗公、法定齐名,被奉为灵岩寺第三代祖师。

北周武帝建德年间(572-578),中国历史上发生了第二次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佛像全都被毁,寺庙被收为国有,寺僧均被勒令还俗。灵岩寺在这次灭佛运动中再遭摧残,又一度衰败。

一、中兴灵岩

现在的大灵岩寺(图片来源:山东大灵岩寺 摄影:陈彦)

现在的大灵岩寺(图片来源:山东大灵岩寺 摄影:陈彦)

朗公与法定先后建造的寺院,在今寺院的东北、甘露泉以西。两度废佛之举,使寺院大伤元气。所处的位置和地理环境偏狭,也扼制了寺院更大规模的发展。至唐贞观(627-649年)中,慧崇禅师在现今寺址重新开辟山场,营建寺院。他主持建造了千佛殿、御书阁、辟支塔(现存辟支塔为宋淳化年间重建)、方丈院等。经过慧崇禅师的弘寺拓基、励精图治,灵岩寺在唐朝出现了空前繁荣。中唐时期灵岩寺被宰相李吉甫誉为天下寺院“四绝”之一,端赖唐初慧崇禅师在初唐之际奠定的良好基础。

二、创建辟支塔

辟支塔(图片来源:山东大灵岩寺 摄影:张仁玉)

慧崇禅师驻锡灵岩寺时,大兴修建,巍峨耸立的辟支塔即是慧崇禅师主持修建的。现存建筑为北宋重建。

三、创建千佛殿

千佛殿(图片来源:山东大灵岩寺 摄影:陈彦)

千佛殿(图片来源:山东大灵岩寺 摄影:陈彦)

慧崇禅师创建的千佛殿,是寺内主体建筑,因殿内供置众多佛、罗汉像得名。该殿依山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檐下置疏朗宏大的斗拱,木棱彩绘华丽,檐角长伸高耸,有展翅欲飞之势。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柱础皆雕刻有龙、凤、花、叶、水波及莲瓣、宝装荷花等纹样,雕工精美,凸显唐宋之风。殿内有宋塑罗汉像40尊,被国学大师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千佛殿现为明代重建的木结构建筑。

四、创建御书阁

御书阁(图片来源:山东大灵岩寺 摄影:赞荷)

御书阁(图片来源:山东大灵岩寺 摄影:赞荷)

御书阁位于千佛殿东北,是贞观年间(627-649)慧崇禅师专为存放皇帝御书而建。阁内原有唐太宗、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徽宗诸皇帝御书,金贞祐二年(124)寺遭兵燹,御书尽毁,唯存空阁。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

慧崇禅师卒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年近百岁,圆寂后葬于寺西侧。寺院墓塔林北上方存有唐天宝年间为慧崇禅师修建的墓塔,也是寺中地理位置最高的一座墓塔,由此可见后代对慧崇禅师的尊崇。明代真可大师《礼慧崇塔》诗曰:

龙盂盛得玉泉流,法雨慈云处处周。

崖树犹念天宝色,西风落叶不胜秋。

诗中充满了对这位唐代高僧的钦仰向往之情。

从朗公开山筑舍,到法定复兴再造,再到慧崇弘寺拓基,经由朗公、法定、慧崇三大高僧的艰辛缔造和历代住持的扩建修葺,终于在这空山幽谷中,屹立起一座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佛教寺院。

也正是大灵岩寺一代代高僧霁月光风、滋沁凡心的人性之光不断为众生诠释佛法之真谛,德重恩弘而流芳百世。

图/文 山东大灵岩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