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法鼓山:最环保的佛教道场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台湾法鼓山:最环保的佛教道场

法鼓山(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法鼓山(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法鼓山开山观音(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法鼓山开山观音(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法鼓山(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法鼓山(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法鼓山大殿,圣严法师亲题“本来面目”(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法鼓山大殿,圣严法师亲题“本来面目”(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法鼓山大殿内佛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法鼓山大殿内佛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法鼓山法华钟(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法鼓山)

法鼓山法华钟(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法鼓山)

法鼓山位于台北县金山乡,是台湾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佛教道场,创建者为圣严法师,为台湾著名佛教团体,被认为是台湾佛教四大山头之一。法鼓山每年都招募许多社会人士来推展教育、慈善方面的工作,并举办许多佛法演说和活动,因此成为一个研习佛法的好地方。

法鼓山不是一座普通的寺院,而是一座推动全面教育和提升人品的修行中心。以具体实践大学院、大普化、大关怀三大教育,完成“推动全面教育”的使命,透过三大教育,从学术研究、海内外禅修、弘法,到针对安顿人心所设计的各项教育、文化与关怀工作,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指导启蒙心灵的方法,接引大众在学佛路上欢喜同行。

法鼓山的建成可以说凝聚了圣严法师一生的心血。圣严法师于1930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43年在狼山广教禅寺出家,1949年到了台湾,十年后,于东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出家。1969年赴日本立正大学留学,1975年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成为台湾1949年后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僧人。

1989年,由于中华佛学研究所及各项教育事业、弘法事业以及文化事业推展迅速,圣严法师原先所在的农禅寺已经不敷使用,于是他在台北县金山乡兴建了一座佛教教育园区——“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以作为实现“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理念的基地。

为了法鼓山的整体建筑及景观规划,圣严法师曾多次亲自带领建筑师、佛教艺术家等,遍访世界重要佛教圣地考察,从中国古刹、石窟到日本、印度,乃至欧美各地的宗教文化古迹,汲取其建筑特色与精神,再注入当代佛教历史的精神,乃现代建筑空间多元运用之布局风格,将法鼓山营造成为教育、修行、文化合而为一的环境。

法鼓山没有雕龙画栋,飞檐斗拱,建筑体以褐、灰、白三色为主色调,是源自对大地的礼赞,体现佛教沉稳安定的特质,宁静中蕴涵活泼的气息。各建筑群的施工,采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生态工法,依山势而筑,层次分明,内敛中透显出开阔之气度。

进入第一大楼的六楼,就是法鼓山的中心大殿。殿内没有一根柱子,从上至下全部是乳白色大理石。而基于环保,殿内一律不设香火,而以鲜花代替。传统的烧香拜佛,被献花一朵取而代之。少了烟雾缭绕,多了一缕清香,但庄严之意虔诚之心不减丝毫。

第二大楼,目前主要有游览车平台、参学室、简介馆、文物纪念品馆、轻食区、祈愿观音殿、第一斋堂等设施,是来山朝山的信众、游客主要停留的地方。

祈愿观音殿供奉唐式风格祈愿观音,具足悲智的容颜,是全山观音祈愿、许愿、还愿的信仰中心。殿外匾额书写“大悲心起”四个大字,是名书法家董阳孜墨宝,殿内陈列陶艺家连宝猜创作的“人间净土”。

法鼓山一向提倡环保。寺庙的斜屋顶下,都设有一水沟,采集来的雨水用于园林灌溉,寺庙清洁。另外,后山还有一片竹林,是圣严法师生前亲手创建的环保生命园区,主要为往生者火化后植存骨灰而设,很独特的体现了法鼓山环保的理念和禅宗的特质。圣严法师提倡大家在往生后将骨灰植存到这里,慢慢和大地融为一体,既环保又简便,而且还是对后人很好的一种教育和启迪,而他本人圆寂后,也安眠于此。

除了自然环保,圣严法师还提倡心灵环保、生活环保、礼仪环保,指的是要从心灵的净化做起,善待他人,促进人间和谐,社会祥和。如今,尽管圣严法师已经圆寂,但法鼓山精神依然延续,成为许多人寻求心灵净化与安宁的圣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