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浙江古来有“东南佛国”之称,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在整个浙江佛教文化中,宁波佛教文化又是其中特点鲜明、发展潜力巨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整个中国佛教演进产生深刻影响,而且“走出去”的过程中,影响到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教授认为,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积淀的宁波佛教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重要的社会价值,值得开发和弘扬。他特别撰文《宁波佛教文化的历史积淀与未来发展》,从两个方面说明宁波佛教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未来发展。
本文为魏道儒教授《宁波佛教文化的历史积淀与未来发展》的第一部分,魏道儒指出,弥勒信仰影响远远超出了宗教信仰领域,有着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维护家庭和睦、融洽社区邻里关系的作用,有着可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宝贵价值,对弥勒文化进行开发、丰富和弘扬,其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奉化雪窦山弥勒菩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中国化的弥勒信仰是中印文化交流互鉴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寄托着广大信教群众的追求和期盼,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值得开发和弘扬。
在印度佛教信仰文化中,佛崇拜、罗汉崇拜和菩萨崇拜可以说是三大信仰体系,深深影响着中国佛教信仰体系的形成和演变。
相对说来,中国佛教中关于佛、罗汉和菩萨的崇拜内容既有忠实接受、传承印度佛教的成分,又有根据中国社会具体情况进行变革、丰富和创新的内容。
宁波奉化市雪窦山的弥勒佛,就是中国佛教在印度佛教基础上的创造,长期成为流行于中国社会的最著名的佛菩萨信仰,并且影响到国外,从而具有了国际性。
弥勒信仰起源于部派佛教时期,在大乘佛教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关于弥勒各种事迹的记载,散见于多种大小乘佛教经典中。
综合各种弥勒经典的记载可以看到,弥勒信仰不同于一般的佛、菩萨信仰,其特点是集中释迦弟子、菩萨、未来佛三者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信仰对象、崇拜对象。
在佛教的罗汉、菩萨和佛这三种信仰体系中,弥勒信仰可以说是一种特点鲜明的特殊信仰对象。
弥勒信仰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时间很早。
东汉所译《道行般若经》、两晋陆续译出的《放光般若经》、《摩诃般若经》、《维摩经》等,都载有弥勒信仰的内容。
此外,西晋竺法护译《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持心梵天所问经》卷四、前秦竺佛念译《菩萨处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下等,也都有关于弥勒菩萨宣说佛法或上生兜率天、出世成佛的内容。
在中国佛教史上,无论是在佛教界内部还是在社会各阶层信众中,关于弥勒的信仰时断时续,时兴时衰。就其信仰内容而言,主要还是接受佛教译籍中的内容,中国本土的创造发挥并不是很多。
自五代开始,奉化布袋和尚契此开始被认为是弥勒佛的化身,由此开启了佛教界和社会各阶层信众共同参与的中国弥勒佛的塑造过程。
从《宋高僧传》开始,历经宋元明清,关于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塑造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弥勒佛信仰的内容不断丰富起来,增添了越来越多的翻译经典中没有的内容。
这种传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信众接受,供奉其塑像的寺院越来越多,其传说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是从印度佛教崇拜对象到中国佛教崇拜对象的转变过程。
关于中国弥勒佛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我们在这里只是说明,在以布袋和尚为化身的弥勒佛信仰中,所重点强调的一些内容不但有来自佛教译籍的因素,更有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因素,反映了中国信众对理想品质的追求、向往和期盼。
其一,弥勒佛的精神是用中国禅宗理论塑造的,弥勒是中国禅宗理论的体现者,是中国禅学的化身。
作为一位开悟的禅师,布袋和尚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觉悟的体现,这就是对禅宗基本理论的弘扬和阐释。
布袋和尚的一首颂:“只个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分明是宣扬禅宗心学基本理论,把修心、净化心灵作为解脱的手段,把开发自我、完善自我作为成佛的途径。
这样的内容不能说有关弥勒的经典中完全没有,但其核心内容毕竟是有着中国人的创造。
其二,宣扬中国人推崇的处世态度、良好心态和优秀品质。
以布袋和尚为外在形象的弥勒佛信仰,突出倡导豁达乐观、坦诚宽容、助人为乐的性格,倡导慈悲济世,救苦救难,利乐众生的精神。
这些内容既可以从佛教译籍中找到直接根据,也能从特有的宁波人文文化中,在儒家道家的文化中找到相同的精神元素。
所以,这些难分内外的内容,正是反映了弥勒信仰是中印文化交流互鉴的结晶。
其三,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精神、审美情趣以及民族性格、理念和追求在弥勒信仰方面得到集中体现,使弥勒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成为中华民族在一个方面的形象代表。
在印度佛教中,无论是现在佛也罢,过去佛也罢,未来佛也罢,诸佛都有异常的庄严相貌,有所谓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好。佛因功德而具有的相貌不但与凡人形成质的区别,与天神也完全不一样。
然而,被供奉的中国弥勒佛极端不庄重的坦胸露乳、极端不严肃的张口大笑、极端不礼貌的箕踞而坐,都成为圣者的象征;疯癫的行为,无定的言语,都成了智慧、幽默、风趣、慈悲、度世的表现。
这种在丑拙中显示美好,在诙谐中表现庄严,在揶喻中显露慈悲的巧妙艺术处理,都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审美标准、审美情趣的体现。诸如此类的内容,都是佛教弥勒类经典中所没有的,属于中国信众的创造。
也正是运用中国固有的审美标准塑造出弥勒形象才为中国人所欣然接受,所喜闻乐见,所顶礼膜拜。
在中国化的弥勒信仰中存在的印度佛教因素和中国传统文化成分,很充分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反映了中国人对现实的衷心热爱,对未来的殷切期盼。
这些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内容,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宗教信仰领域,有着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维护家庭和睦、融洽社区邻里关系的作用,有着可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宝贵价值。
宁波雪窦山历来被认为是弥勒根本道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在雪窦山弘扬弥勒文化已经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宁波佛教界和社会各界人士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自2008年起,奉化市已连续十余年成功举办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在建设雪窦山过程中提倡的“以建筑弘扬文化,以弘法利益社会,以慈善服务大众,以教育引导思想,以修持净化人心,以旅游造福一方”的思想理念,在雪窦山弥勒道场规划过程中提出的“五方弥勒”建设理念,三慧规划理念等,都是适合现代社会的积极发挥、有益创造,是为展示弥勒文化内涵,传递弥勒精神做出的积极努力。
正因为宁波弥勒文化有丰厚的历史积淀,今天进一步对弥勒文化进行开发、丰富和弘扬,其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