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11月20日上午,凤凰网佛教通讯员澳门交流营在澳门渔人码头会展中心开营,来自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的44家寺院及佛教机构的48名凤凰网佛教通讯员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与会通讯员们不仅要学习各门专业课程,还要通过实战演练,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通讯员撰写的这些新闻实战作业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今佛教界宣传领域的真实水平。为此,我们精选了部分学员作业,请业界共同见证中国佛教第一线新闻人的成长。本文系凤凰网佛教广州大佛寺通讯员陆薇提交的作业。
凤凰网评论总监、政能亮总编辑高明勇主题授课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张满常)
互动提问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陆薇)
2019年11月21日,凤凰佛教通讯员澳门交流营在渔人码头会展中心展开了第二日培训。
第一场演讲,是由凤凰网评论总监、政能亮总编辑高明勇带来的《佛教的慰籍-如何传播才能有效抵达人心》。高明勇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青年记者》专栏作家,曾任新京报资深评论员,《评论周刊》统筹,主编《微博问政的30堂课》、《政能亮》书系。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国新闻评论史、舆论传播等研究。
高明勇先生从培训地点的位置“左边是赌场,右边是大海”讲起,在赌场和大海之间讨论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从梁漱溟先生的命题之一“人为什么活着”这一哲学问题契入“活着即焦虑”的社会普遍状态,提出抚慰焦虑的五种方式:市场的力量、知识的力量、观念力量、哲学的力量和佛教的力量。
就如何利用和传播佛教的力量,高明勇提出有效传播的七种资源:1、故事效应-头部内容;2、体验传播-自媒体。在“体验经济时代”,每一位佛教文化的拜访者、体验者,都是自带流量的自媒体;3、明星影响-意见领袖;4、场景化表达-短视频。传播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路径,佛教的故事,更容易让受众有“置身”于新闻现场之感;5、沉浸式报道-文学。佛教的亮点之一在于深度体验,沉浸其中,用文字重建一个关于佛教的记、思考与想象的空间,能引起共鸣;6、即时性直播-网络直播。现场感和交互性极具优势,利于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和持续性传播;7、热搜式传播-微博热搜。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热搜带来的标签式推荐,容易迅即形成热点。
高明勇提出在传播中需注意的事项:1、重新定位,包括人类知识、人间情怀、人世冷暖、人生智慧;2、议题建构,是一种集合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媒介、政府和公众相互影响,决定什么是重要事件;3、传播管理,包括内容品质层面管理、形象塑造层面管理和影响力价值层面的管理。
最后在现场互动中,谈及在传播中最无法接受的问题,就是事实和观点的混淆。在佛教和其他社会传播的报道中,常常存在事实和观点拎不清,把事实当观点,把观点当事实。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他以杯中之水举例到:比如杯中之水的温度是60度,有人觉得热,有人觉得不热,那么在这个表述中,水的温度是事实,个人的冷暖感受就是观点。